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省首次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工作顺利完成

2011-10-24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收藏

  今年2月24日,浙江省同意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按照“自主测试、参加高考、综合评价、提前录取”的模式,尝试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其中综合评价包含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院校综合素质测试两个方面,前者作为报考资格要素,后者与会考成绩、高考成绩按2:3:5的权重合成综合成绩,在相应批次提前择优录取,考生高考成绩不受批次控制线限制。

  近日,2校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其中,浙工大计划招生100人,报名参加综合素质测试325人,入围220人,第一志愿填报154人,其中第一批分数线以上88人,本校投档线以上37人,高考成绩最高分602(文)、621(理),录取100人。杭师大计划招生160人,报名参加综合素质测试2103人,入围741人,第一志愿填报490人,其中第二批分数线以上445人,高考成绩最高分538(文)、546(理),录取160人。两校招生计划完成率均为100%。此项尝试得到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充分肯定。              

  自同意2校开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工作以来,浙江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专题研究并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指导2校完善实施方案。2校均成立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有关工作,集体讨论决定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各环节、各部门工作制度,规范招生行为;组建面试专家库,抽调相关系部专家担任面试考评工作,确保面试考评科学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确保招生公平。

  今年首次试点,两校方案总体模式相同,具体办法又各具特色。在报名资格方面,除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均为P等以上外,浙江工业大学要求会考所有科目均为A等,或6门以上科目为A等,其余为C等以上且符合特定专项条件;杭州师范大学则要求会考4A2B以上或3A3B以上。在综合素质测试方面,浙江工业大学对全体考生统一进行书面评审和面试(不分专业),不组织书面笔试,合格考生自主选报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则要求先选报专业,再分专业进行初审、书面笔试和面试;在录取批次上,浙江工业大学安排在第一批提前录取,杭州师范大学安排在第二批提前录取。

  此次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利于建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提出逐步建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这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高度契合。考虑到现实条件,浙江省一直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方针。近年来部分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的真正实现还有相当距离。此次尝试深化完善工作,一方面拓展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增加了院校综合素质测试;另一方面,通过将会考成绩、招生院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折合成综合总分择优录取,不受高考分数线的限制,使“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具有了实质意义。

  二是有利于高校自主选才。此次尝试深化完善工作,充分发挥并调动了两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两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生源定位和专业需要,制定了细化方案。两校自主命题、自主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自主确定入围人选,使学校的选才需要、选才理念、选才标准在测试中充分体现。同时,两校在操作过程中自觉自律,有效地维护了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

  三是有利于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成绩仍是重要的录取依据,但已不是唯一标准。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会考)、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都是录取标准的重要内容,为高考成绩并不突出,但相关学科素养符合高校需要的学生开辟了升学通道。这有利于考生根据自身特点特色发展,也有利于中学因学生特点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测试过程中,参加面试的专业老师深有感触,认为通过综合测试,确实看到了光凭统一高考难以看到的一些东西,学生的情商、专业思想、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通过与测试老师的互动而体现出来。此外,他们认为综合测试也让高校在选拔新生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有利于把选拔和今后的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