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省全面推进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

2011-12-15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收藏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去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浙江省对口援疆工作从原对口和田地区调整到对口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教育援疆作为整个援疆工作的重点。2011年,着眼于帮助提升教育发展基础能力,着眼于实施一批最为关键、惠及面最广、带动作用最大的项目,着眼于配合新疆自治区和阿克苏地区重要工作部署,浙江省制订教育援疆专项规划,充分发挥全省各市、县(市、区)、学校援助工作中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个人共同参与,全方位对口支援教育工作新格局;真抓实干,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援疆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认真编制教育援疆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教育援疆,规划先行。浙江省高度重视教育援疆专项规划编制,在科学分析阿克苏地区及农一师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整合资源,务求实效;因地制宜,标准适度;统分结合,形成合力”的原则,编制了教育援疆专项规划。明确教育援疆工作的目标:到2012年,支持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基本普及学前2年“双语”教育。到2015年,支持阿克苏地区基本实现普及“双语”教育,基本普及学前2年到高中段教育“新两基”目标;农一师基本实现“一基本一提高”目标,即基本普及学前2年到高中段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到2020年,建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教育对口支援体系,帮助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全面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现“双语”教育全覆盖,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达到新疆自治区平均水平,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同时,将教育项目优先安排,纳入全省援疆整体规划,保证资金盘子。2011年至2015年,全省支援阿克苏和农一师总资金为62亿元,其中安排教育援建资金12.51亿元,占总投入比例20.18%,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45个,援建资金10.75亿元,占已安排计划总投资的17.35%;智力支持项目20个,援建资金1.27亿元,占已安排计划总投资2.05%;待安排项目资金4800万元,加上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口子安排在学校项目,机动财力追加未纳入盘子的学校资金(含免费师范生等人才培养)、接收中职学生培养等,教育和智力支持项目将高于援建资金总盘子的20%。

  二、集中力量实施好重点项目,不断提高教育援疆效益

  (一)以双语教师培训和改善双语教学环境为抓手,全力助推双语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一是全力抓好双语教师培训。制定了阿克苏地区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2011—2015),按照从低学段到高学段、低年级到高年级、分批、分学科对5072名双语教师开展2年制的脱产培训。为积累工作经验,2010年秋季启动了首期300名双语教师培训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第二期1008名双语教师培训班已于9月2日正式开班。为做好培训,浙江省充实双语培训师资力量,计划5年内向阿克苏地区选派309名支教教师和150名实习支教大学生,目前已经分2批选派了80名支教教师和5名实习支教大学生。开展培训者培训,计划分6批选送36名阿克苏地区教育学院教师到浙江高校接受为期一个学期的进修学习,目前已经选送8人赴浙参加进修。加强设备配置,计划为每位学员配置双语助学设备,目前第一期学员300台设备已经配备到位,第二期学员1008台设备近期即将招标;在援疆计划资金外自筹资金25万元,为第一期培训班的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规划全额援建2个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依托阿克苏地区教育学院,投资7200万元扩建“阿克苏?浙江双语教师培训中心”, 投资6400万元新建“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2个培训基地今年年底将完工。

  二是加快双语学校建设步伐,为推行双语教育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安排援疆资金4970万元,帮助建设4个双语幼儿园,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安排4.6亿元,帮助建设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安排3733万元,帮助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安排1.8亿元,帮助建设薄弱双语高中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2010—2011年,浙江省已下达双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16个,截至2011年10月,已有4个项目完工,3个项目进入装修阶段,7个项目正进行主体施工,其余2个项目正在做项目前期。其中拜城新星(双语)幼儿园项目和农一师高级中学综合楼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帮助建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安排资金3.8亿元,支持以改善实训条件为重点的11个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资金5800万元,依托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建设“阿克苏?浙江产业工人培训公共实训基地”。目前,乌什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设施配置项目已经完成,计划于2012年实施的阿克苏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拜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温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浙江产业工人培训公共实训基地”等4个项目已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双向交流和培训,帮助提升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2011年,浙江省选派7名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到受援地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挂职支教,受援地职业学校选派10名学科骨干教师赴浙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

  三是办好内地中职班,服务阿克苏和农一师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浙江省高度重视,与各地反复沟通,落实好首批内地新疆中职班的办班任务,确定经济相对发达、交通相对便利的6个地区6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9月,首届内地新疆中职班525名新疆学生(以阿克苏地区学生为主体)已顺利抵达浙江省,开始为期3年的学习生活。浙江省各地、各承办学校按照“服从国家大局、提供全面保障、尊重民族风俗、坚持严格管理”的方针,制定专门的教育教学计划,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宿舍和教室进行维修改造,建立相对独立的清真食堂;建立健全新疆中职班学生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办班质量和水平,确保内地新疆中职班顺利举办。省里专门为每所承办学校安排了15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

  (三)立足岗位就业,认真实施好“阿克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浙培养计划”。

  根据阿克苏方面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浙江省制订了《关于接收阿克苏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来浙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计划落实、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经费、工作要求等,对培养工作作了系统性设计,对1350人培养任务一次性作了分解。同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做好学员接收工作。今年以来,全省先后分两批接收了889名阿克苏地区高校毕业生开展培养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浙江省边试点、边探索、边完善,从4个环节入手,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建立统分结合,标准和特色并举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实行分大类培养,总学时的70%为规定课程,30%学时由各高校根据专业特长、优势学科和自身特点等开设,建立统分结合,标准和特色并举的课程体系;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学生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针对不同层次汉语水平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行倾斜政策,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到阿克苏大学生所在班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校园生活,形成既严肃又活泼的学习环境。根据新疆自治区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一方面对学员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另一方面推动学生融入校园,加强与在校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阿克苏随队管理人员的作用,分工负责,团结合作。

  (四)开展合作和交流,提高受援地区教育水平和质量。

  一是积极开展支教活动。浙江省分批向受援地选派优秀支教教师,帮助受援地学校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选派103名高校和中小学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抵达阿克苏,在阿克苏各级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挂职和支教。援疆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特长,以出色的教学水平,赢得了当地师生的好评。到目前为止,全省援疆教师累计承担中小学教学任务12573课时,师徒结对254人,举办教育讲座260场,受训教师6135人。

  二是积极帮助受援地培训教师。计划每年为受援地培训中小学骨干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各50名,培训时间为一个学期,帮助提高受援地中小学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素质。在去年阿克苏市培训试点的基础上,今年阿克苏地区首期中小学骨干校长班(50名)、首期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50名)分别在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启动实施。骨干校长班主要开展专题讲座、案例研究、学员互教、虚拟体验等培训,并安排到省内25所知名中小学校担任校长助理,全程全面参加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学科骨干教师班主要接受理论学习和学科教学理论学习等培训,并参加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是办好内地高中班。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浙江省是首批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省市之一。全省有8所中学举办新疆班,共有3130名在校生,办班以来已累计培养2666名毕业生。为加大教育对口援疆工作力度,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全省又扩招4个班、172名学生,总计招收1004名新疆高中生。

  四是开展定向培养大学生工作。浙江省计划每年面向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定向招收培养大学生。2011年,安排定向培养招生计划200名,其中:普通高校学生100名,免费师范生100名。阿克苏地区教育局与定向师范生签订有关协议,实行免费培养。定向培养大学生经费由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统筹解决,不在援建经费中列支。2011年定向招生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五是开展高校合作与交流。为帮扶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了浙江大学与塔里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与阿克苏地区教育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与阿克苏地区电大,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组团与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对口帮扶与合作关系,帮助受援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提升质量和水平。目前,浙江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组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分别与塔里木大学、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地区广播电视大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六是设立人民教育基金会专项基金。经浙江省教育厅协调联系,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在阿克苏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阿克苏教育发展。今年9月,在阿克苏举行了捐赠仪式,刘希平厅长和浙江11个设区市教育局长参加鉴证。

  三、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教育援疆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与省级对口支援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在省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省对口办、省指挥部统筹协调,各市和省级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援疆工作机制框架内,各级各部门加强教育援疆工作沟通,特别是在制定教育援疆专项规划并安排项目和资金时,充分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做好教育援疆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与阿克苏和农一师方面的沟通协调。省教育厅和阿克苏方面定期不定期进行走访交流,明确工作思路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协调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通畅的联络沟通渠道。各设区市和高校也根据对口支援的安排,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处室,加强了与对口县(市)和学校的常态沟通。

  三是加强对口支援前方与后方的沟通协调。加强与援疆指挥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政策和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工作会商的高速畅通机制。为加强工作协调,专门派出1位同志任省援疆指挥部专业人才组组长,并兼任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省和地方普遍加强与前方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的信心,从而放心投身于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

  四是加强教育系统上下沟通协调。要求各地、各高校牢固树立 “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安排、使用援助资金,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到三个“统一”:支援范围统一。各单位援建项目的范围,要按照全省教育专项规划的范围统一进行;支援标准统一。各单位对口支援同类项目的建设标准、补助标准要严格按照全省统一确定的对口支援教育经费标准执行;宣传口径统一。在系统内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半年调度会议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等,建立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资金投入保障和监管机制、“双语”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等3个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王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