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2012-06-07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收藏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丰富德育内涵,大力弘扬大爱精神、为社会做贡献精神和劳动光荣、踏实干事的精神,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建立健全中职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建立由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文明办、人力社保厅、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的省级德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部门资源,加强业务指导,交流信息经验,领导和推动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近期,联席会议专门召开全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展示成果,总结经验,研讨下一步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各市、县(市、区)也相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在学校层面,各中职学校均实行了校长负责、副校长分管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基层德育工作模式。各地深入推进基层德育工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途径,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职教特色、本土特点的有效模式。如绍兴市中专提出实施“宝贝计划”,把每一个学生当做可以培育的“宝贝”,开展抬头教育、雅行教育和朋辈教育,让学生在阳光自信中立志成才;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和女生特色,实施优雅·明礼·知性的女生教育课程;温州职业中专开展“适情德育”,即适合温州地域文化背景的创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实际的专业德育和适合学生心智特点的德育实践活动,等等,育人效果较好。

  三、着力提升德育师资队伍水平。重点建好德育分管校长、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三支队伍。自2005年起,全省推广实行德育导师制,使中职学校教师在德育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成长。2010年起,推行了德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每年暑期组织班主任专题培训班,已培训班主任300多名。同时,组建“职教名师巡讲团”赴各地演讲。通过广泛宣传我省的全国杰出中职校长和全国职教名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中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先进、强技能、成名师”的热情和动力。去年,我省有9位中职教师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四、积极开展中职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各种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特色鲜明的中职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并使这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近年来,相继开展了3届“职教之星”评选、3届“文明风采”竞赛、4届“创新创业”大赛及“我心飞扬”征文演讲比赛和5届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近几年,中职学生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5%左右;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获奖总数均名列前茅。

  五、努力创设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各地、各中职学校积极创设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为重点,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一地一文化、一校一特色”的可喜局面,如衢州的儒家文化,舟山的海洋文化,杭州中策职高的“美丽德育”。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全面推行“7S”即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了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六、建立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201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试行《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自评标准》。要求学校每年按标准中的组织领导、保障条件、教育教学等9项内容进行自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并按照得分高低评定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对中职德育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七、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目前,我省90%以上的中职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组建了家长委员会, 95%以上的学校主动联系一批企业或社区,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的基地,选聘一些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辅导员,依托行业和企业的优势,形成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此外,注重加强与社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了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