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和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融入课堂教学。一是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从2013年起,小学生每天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不少于10分钟,初中每周不少于20分钟,高中每月不少于30分钟。组织专家遴选出690篇经典诗文作为幼儿到高中学生的“诵读推荐篇目”并编成读本。二是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制使用具有浙江人文特色的中小学德育教材。三是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书法教育。将书法课纳入义务教育1—9年级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四是在高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明确学时学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推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视频公开课,开设“西方视角的中国传统艺术”“王阳明心学”等课程。
推进校园文化。一是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公民道德日”等,集中开展寻访优秀文化、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二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赛事。组织“心系中国梦”全省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兰亭奖”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汉字听写大会等多项赛事。三是打造高校传统文化活动品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国学文化节,杭州师范大学开展“六艺节”,浙江农林大学开展躬耕校园活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古钱币为载体开展礼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四是组建传统文化类社团。组建“书画社”“京剧社”“剧社”“棋社”“诗社”等学生社团,使社团成为学生发展自身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的沃土。
强化师资培养。一是培训诵读师资,将经典诵读教育师资培训纳入省中小学教师骨干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两期省级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计划到2020年完成1000名省级和5000名市级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二是举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评比、疑难问题解决活动、教材教法培训等共同研讨传统文化教学。三是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微课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回首古越》《文化端午系列微课》等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微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