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全体招生录取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历时48天的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8月18日顺利结束,“平安高考”目标顺利实现,实现了向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和全省考生的庄重承诺,实现了招生录取工作万无一失,保证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今年录取工作严格按照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批次计划管理、投档管理、录取检查和系统保障有序推进,进程平稳。普通文理科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艺术类本科3个批次、高职(专科)2个批次,体育类本科2个批次,高职(专科)1个批次,共3大类14个批次,实际录取新生31.05万人,其中本科14.43万人,专科16.62万人,比计划数增加6000余人,高考录取率为51%。
一、首次试行平行志愿取得成功,考生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平行志愿是安徽省近年来继自主命题、网上评卷、知分填报志愿后,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平行志愿实施方案出台后,省教育厅向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重点解读了平行志愿给考生带来的优点和考生需要规避的风险。从实际录取情况看,平行志愿的优点得到了有效发挥,风险被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心理压力。从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情况看,传统志愿下考生填报志愿时的投机心理显著减少,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表现出更加理性和务实,考生的志愿分布更加均衡。
二是减少了高分考生撞车现象,有效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从实际录取情况看,高分考生上好学校趋势十分明显,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分数的考生,各得其所,层次分明。到最后录取结束,文科585分以上的考生只有1人未被录取,理科600分以上的考生只有8人未被录取。
三是提高了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了高校断档现象。各批次平行志愿的出档率均超过了90%,绝大多数院校生源充足,彻底消除了传统志愿下极少数名校断档现象。
四是提高了考生志愿满意率,缓解了录非所愿现象。本科4个、高职(专科)5个平行的志愿,使考生较好地把握了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平行志愿被录取的考生,绝大多数对录取结果比较满意。
二、加强投档环节管理,将考生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为降低因超过1:1的比例投档后所面临的被退档风险,明确规定省属院校一律按照1:1的比例投档,部属和省外院校的投档比例,一本和二本原则上控制在1:1.05的范围内,三本和高职(专科)院校原则上控制在1:1.1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正式投档前,实行两轮预投档,加强与院校的沟通和协商,尽可能争取院校增加计划,减少退档考生的数量。从实际录取情况看,安徽省的这一规定,得到了绝大多数院校的理解和支持,投档比例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少学校还将所有投档考生全部录取。
为降低因专业不服从而被退档的风险,在填报志愿前期,省考试院反复提醒考生尽可能填报专业服从。在录取过程中,对于所填报的专业无法满足而又填报了专业不服从的考生,指导院校再次与考生联系,征求考生意见,以尽可能录取考生。
在实际录取过程中,普通文理科五个批次,平行志愿共一次性投出考生档案268713份,实际录取263547人,退档考生仅占1.9%。考生所面临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
三、增强招生录取透明度,“阳光工程”深入实施
今年招生录取期间,省教育厅和省考试院共召开了6次新闻发布会,发布18篇新闻通稿,2次媒体集体采访,2次省市领导、招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和考生及家长代表参观招生录取现场,使整个招生录取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在信息公开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招生录取外部环境,比如多种形式反复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防止招生诈骗;针对征集志愿时考生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醒考生注意慎重填报院校服从,尽可能填报专业服从;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对各批次录取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等等,使得“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
四、以考生利益为本,服务考生的质量明显提高
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省教育厅始终坚持以考生为本,尽最大可能维护考生利益,努力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是尽可能争取计划,努力使安徽省考生多走、走好。在前期省教育厅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争取计划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招生录取期间,省考试院继续争取省外院校增招计划。通过为高校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密切与院校的联系与沟通,省考试院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在皖招生院校的理解和支持。安徽优质的生源,也吸引了很多省外院校纷纷增加在皖招生计划。招生录取期间,省外院校的增招计划超过6000人,从而使安徽省今年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50%。
二是畅通与考生、家长联系、沟通的渠道。省考试院从4月24日公布招生政策的当日,就开通了两部咨询电话;省考试院和各市招生考试机构都开通了投诉电话。从6月26日开始,省考试院咨询电话增加到4部,每天8:00-22:00(包括双休日)不间断接受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据不完全统计,共接听电话16000多个。省考试院还专门成立了信访接待组,从6月26日到8月18日,共接待来访人员700余人次,接听电话220多次。信访接待人员热诚服务、坚持原则、耐心解释,有效化解了矛盾,使绝大多数来访人都满意而归,维护了广大考生的利益,维护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和谐、平安。
三是努力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便于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在公布缺额计划的同时,还公布了未被录取考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并开通了两部技术服务电话,帮助考生解决在填报志愿时遇到的问题;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及时通过网络和168声讯台公布录取信息,供考生查询。
五、群策群力,招生录取工作得到全社会关心、支持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平安高考”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全社会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过问招生录取工作。省政府分管副省长谢广祥同志不仅密切关注招生录取的进程,招生录取期间,还两次亲临招生录取现场指导工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和省招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也视察了招生录取现场。宣传、公安、武警、财政、纪检监察、保密等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为招生录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合肥市的电力、公安等部门,为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委厅成立了招生录取工作领导组,全程领导招生录取工作。招生录取期间,分管副厅长坐阵招生录取现场靠前指挥,每一个关键阶段,委厅领导都要亲临招生录取现场,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要求,鼓舞斗志。省教育纪工委书记直接指挥招生录取监察组,对招生录取进行全过程监督。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密的制度体系,招生录取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畅通高效。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全力配合招生录取工作,在基础信息采集、考生联络、处理突发事件、服务考生等方面,形成了强大合力。全体招生录取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纪律,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艰苦的精神,高质量完成了招生录取任务。
在招生录取全过程,新闻媒体准确把握招生录取政策,全面了解招生录取进程,客观公正报道招生录取情况,为招生录取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信息提供了便捷、畅通、准确的渠道。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