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政府统筹。建立市领导挂钩职业学校制度,书记、市长分别挂钩两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制定出台《晋江市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预留职业教育发展用地,晋江职校新增规划用地100亩,晋兴职校新增用地40亩。
二是注重扩大规模。实施初三毕业生保送就读中职学校和中职优先录取等政策;与宁夏固原、四川彭州等地开展合作办学,先后有589名毕业生在晋江就业;在华侨职校开设西藏班,现已招收两届88名西藏学生。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的职业技能培训,开设模具、鞋类、学前教育等10多个非全日制专业,满足社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针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社区待业人员、企业职工等开展培训,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投入300万元,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人,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农村培训网络。
三是注重机制创新。强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采取“前厂后校”、“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建立“工学教室”,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开办恒安、安踏等8个企业冠名班和舒华、国辉等5个企业学历班,定向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引企入校,在恒安、金保利、七匹狼、国辉等企业建立32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全省较早开展两岸中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连续三年在晋台两地举办“晋江职教论坛”。
四是注重提升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该市选手在历年各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仅2011年在各类省赛中就荣获27枚奖牌,11人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晋江职校获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华侨职校正申请第三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安海职校为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晋兴职校已接受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专家组的评估。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专业18个,市级以上重点实训基地9个。
五是注重师资建设。开设“绿色通道”,加大紧缺专业教师招聘力度,2011年以来招聘教师56人。2007年以来招收98名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担任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全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16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50%。
六是注重经费保障。职教经费从2006年的58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1.72亿元,年均增长24.2%。城市教育附加费从2010年的2726万元、占33.2%提高到2011年的5920万元、占35.2%,均超过30%的规定。先后投入960万元奖励各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拨出200万元专项奖励学校外聘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到学校任课。实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人补助300元、贫困家庭在校生每人补助2000元的政策,2004年至今已累计发放补助金900多万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