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福建高校出实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012-05-29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收藏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福建高校紧紧围绕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主动融入大局,对接企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在紧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助推企业优化升级。

  一是校企合作突破企业技术瓶颈。面向省内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创建了福州大学亚通新能源研发中心、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融合通信联合实验室等,针对企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由校企共同承接重点科技专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漳州英格尔农业科技公司等联合攻关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大学和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宫颈癌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宫颈癌疫苗。

  二是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厦门大学与厦门维信生物科技公司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维信)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福州大学与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公司等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能源专业孵化器,共同推进项目孵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校企协同推进技术转移。联合地方政府、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科教合作和成果转化平台,将实验室的成果放大、中试、集成,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厦门大学与养生堂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于今年初获得生产文号,成为世界首支获批上市的戊肝疫苗。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东南(福建)汽车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等138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多种层次工程师后备人才6018人。探索校企合作办班途径。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创建紫金矿业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与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国脉信息学院等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班”,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与中宇建材集团创办“中宇班”、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万利达集团创办“万利达电子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即就业,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州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新大陆集团等联合组建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建工程学院与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组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按照行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校企合作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联合企业创建61个产学研结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厦门大学与福建星网锐捷通讯公司联合设立了福建省计算数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成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四是校企合作打造企业高层次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已在泉州清濛科技工业区高新技术园区,与神州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培养和使用一批优秀人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一些高校选派专家、学者组成服务团到企业挂职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研修,参与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