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2年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该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重心、以县级行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为重点,坚持以投入促均衡,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使之逐步达到4%的目标;坚持以管理促均衡,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制度管理,狠抓行为管理;坚持以特色促均衡,力争在一定时间内,使全市大部分学校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培训促均衡,强化校本培训,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和教师进修培训;坚持以课改促均衡,大力推进教师“教”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大力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南昌市全力在九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2003年以来,市财政每年500万元、县区每年100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转移支付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消除了D类危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奖代补经费用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校。2008年起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市级配套补助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
二是做好网点调整。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同步建设、适当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了中小学校网点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15年建立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网络。从2002年起大力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市调减农村中小学357所,减幅为23.8%。
三是改造薄弱学校。通过改体制、活机制,鼓励学校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教学班。通过注资金、添设备,对硬件设施薄弱的学校进行集中改造,使其硬件达到省颁标准。通过配班子、强师资,使薄弱学校形成一支总体水平较高的管理和师资队伍。
四是扩大优质强校。紧抓南昌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和“一江两岸”布局的历史机遇,新建了南昌外国语学校、南昌二中新校区、南昌二十二中、南师附小龙泉和红谷滩两所分校,投入1.02亿元收购南昌外语外贸学校并将其改造为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设施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
五是推进新校建设。2007年,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资金推进四个中心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这些义务教育学校的建成对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缓解县城所在地学生就学压力,各县区也加大投入,在县城所在地建设新校。
六是兼并重组资源。本着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原则,结合“改薄”、“创优”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对部分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兼并组合和结构调整工作,用有限的财力集中建设好几所优质学校。
七是坚持队伍培训。坚持把校长培训作为均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先后举办了三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共有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并分批选派到无锡、广州、济南等地挂职锻炼。实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程,建立以在职进修为主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度。仅“十五”期间就培训新教师3538人;组织教师岗位培训18.8万余人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2.3万余人次。
八是创建品牌特色。按照“提升学校软实力,打造学校硬品牌”的教育内涵发展思路,围绕“文化力、制度力、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初步形成“一校一品味、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九是开展重点扶持。一是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目前,全市民办教育日趋活跃,已成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二是教研帮扶。实施以“区域推进,关注农村,城乡联动,均衡发展”为重点的“联片教研”和“教研帮扶”,构建区域联片教研工作体系。三是帮扶弱势群众。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对外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的孩子和残疾儿童三类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