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西省新余市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0-11-26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收藏

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以丰富的德育实践为抓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初步形成了内容序列化、途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管理制度化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格局。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德育基础

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全市各级教育局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分管科室具体抓、全体学校和幼儿园一起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市、县(区)、学校(幼儿园)德育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将德育工作纳入全市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下达责任书,年中定期检查,年末兑现奖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每年德育工作经费按学校当年经费的10%专项列支,德育活动费用做到实报实销,并逐年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津贴,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把德育工作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每两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教师节会上隆重表彰一批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丰富德育内容,强化德育实践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以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围绕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建文明城”系列教育活动,组建“文明使者”假日小队,开展“我当一日城管员”、“担当交通协管员”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提升文明素质。切实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全市学生中深入开展 “我爱我的祖国”和“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征文和诗词创作大赛。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各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咨询电话和信箱;开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定期举办青春期知识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陶宏开等教授讲座;如今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实效

抓好德育基地建设。全市挂牌了罗坊会议纪念馆等六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并全部免费开放,教育局会同文化部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分宜一小筹措资金30万元改造了学校附近破产企业厂房,建起学校自办的课外实践基地,其经验在全国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推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局组建了全市少儿艺术团,下设11个分团;每年举办少儿艺术节;全力打造少儿艺术品牌,《小小男子汉》等节目赴中南海演出;省历届“金色童年”少儿文艺演出我们都选派了3个节目;仅2009年我市有6个少儿舞蹈节目参加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获5个金奖,1个银奖;多个精品少儿艺术节目获国际少儿艺术节金奖,并多次获邀莫斯科、夏威夷、维也纳等地举办的国际艺术节演出。各个学校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开办校园广播电视台;编印校报校刊、校本教材;组建学生体育队、艺术团;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009年全国校园电视台现场会在新余召开。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建立县(区)、乡镇、村、学校留守儿童服务网络;开通亲情热线,每学期免费为每一个留守儿童提供20元的电话卡,留守儿童每月与父母打一次电话;留守儿童和临时爸爸、临时妈妈一起每月与父母进行一次网络对话;这些活动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得到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得到了沟通与交流。

四、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德育合力

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按照省、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会同文化、公安等部门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文化环境、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及时净化了学校及周边环境。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开展“素质教育大家谈”活动,让家长参与素质教育讨论,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全市万余名学生家长作报告,倡导家庭教育新理念。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组建教育系统关爱报告团,定期到所在中小学校作思想教育报告,对中小学生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教,心理上辅导。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