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南昌大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建设

2011-11-07 来源:南昌大学收藏

  一流管理水平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要保证,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必须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近年来,南昌大学主动顺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新思路,在顶层设计上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办学过程中推进管理工作规范,确保各项事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以顶层设计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2008年4月以来,为尽快转变自2002年新校区建设及扩大办学规模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改变内部管理粗糙,目标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校党委、行政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把手”工程来狠抓落实,通过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渠道,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讲管理问题、提管理要求、抓管理落实,在学校上下广泛宣传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大力破除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调动广大教职工推动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将学校精神、办学理念贯穿于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提升教职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学校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顶层设计和顶层决策上注重强调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南昌大学党政领导班子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南昌大学党委会  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南昌大学校领导工作制度》、《南昌大学党委会  校长办公会议题审批及会议决定、决议督办制度》、《南昌大学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科学、规范、效率、富有活力的校务管理运行体系。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责,逐项建立了公文运转、新闻宣传、督促检查、安全保密、会议管理、信访处理、网站管理、对外联络等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流程,使各项工作按照流程运行。

  二、以制度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实施

  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靠科学的制度、完善的机制来保障。除了在校务管理方面以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来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之外,学校还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全方面的体制、机制。在教学科研方面,先后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关于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见》、《南昌大学科研工作量化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立了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程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科学简约的教学科研工作流程,既确保工作有序又减少差错;在学生管理方面,编印了《学生管理手册》,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学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全员参与”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辅导员和班级、辅导员和班级考核学生的三级考评制度;在后勤管理及安全稳定方面,制定了南昌大学食堂卫生管理奖惩系列制度和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及《南昌大学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票否决制”、“综治实施考评办法”、“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等多项规章制度,创建了一个管理有序、防控得力、环境整洁、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三、以细节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手段

  细节影响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学校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省每一度电开始,强化细节观念,抓住每个细节,做好每件工作,把小事做好,从细微之处见管理、见水平。在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学校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学校做到所有科研项目经费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在部门经费使用方面,学校做到部门领导离任即审计,定期突击检查各部门经费使用支出情况,从制度上规避了资金风险;在物资管理方面,学校做到统一领导,保证采购、验收到入库、建账、发放、核算及更新报废等工作手续齐备,改变了过去教学科研单位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较随意、存在浪费的情况;在工作效益方面,学校做到讲成本、讲节约、讲效益,如大力加强设备和物品的采购、保管及分配使用的管理,合理配备各种设备,避免重复购置,提高使用效率;在校园环境方面,坚持以节能环保理念治校育人,传扬节约风尚,实践节约措施,研发先进技术,在学校内部建设、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让低碳节能理念体现在校园每一处,全面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如在对校园废水的处理上,学校实行雨污分流,同时采取BMPS(最佳管理技术)模式,涵养了水源,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污水的总量,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四、以强化督查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实

  较强的执行力是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学校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机制来确保精细化管理措施一条条得以实施,一步步落到实处。一是建立了《南昌大学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审批及会议决定、决议督办制度》,对会议作出的决定和决议事项要求责任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办理完成,其办理和进展情况由党委(校长)办公室会同党务政务督察组督办,督办情况向有关校领导汇报,同时在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上通报;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在其位、谋其政;三是实行层层管理责任制,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中层干部对分管副校长负责,一般干部对中层干部负责;四是实行二级管理改革,放权给各学院,调动各学院办学的能动性。就学校层面而言,管的是目标、政策和方向。同时,学校还把检查监督延伸到各项工作之中,延伸到各个环节中间,达到事事有检查,事事有监督,营造浓厚的真抓实干的氛围。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