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科技园建园十余年来,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任务,通过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体制保障
建园之初,学校对科技园确立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和“一园六区”、“九大服务平台”的具体建设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四大”发展战略:即只求所用,不求所有,走整合资源建园之路;培育竞争实力,以特色争创一流;实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提高社会贡献率。为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科技园推出了一套管理运行机制,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同12家平台实体有机结合,形成科技园完整的运行体系。学校校长任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兼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任董事、监事。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设为正处级业务管理部门,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
二、创新服务模式,彰显服务特色
一是提供“网上”与“网下”服务,通过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的紧密结合,为全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虚拟园区”的网上、网下服务已涵盖9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服务中小企业30000多家;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形成了产学研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企业孵化平台紧密结合,上、中、下游连成一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三是面向胚胎型企业设计和推出以“超小型、高效率、低成本、个性化”为鲜明特色的“服务套餐”办公室;四是推出“模拟公司”,以科技园的资质品牌、管理能力、技术支持、服务设施等资源为依托,引进工程项目经理的运作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法人代理及公司运作的各种支持。五是与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关系获得信贷授信额度,引入风投机构进园设立分支机构,同投资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同时建立孵化基金,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六是设立“企业难题110”,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提供项目申报、财税代理等服务,为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急、难、新、重”问题和困难。
三、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品牌实力
学校先后投资9600万元建设了主园区(孵化区)两幢企业孵化大楼和一个生物医药中试基地,联合多家政府部门、社会企业采取合作、参股、控股等形式,建设了12家平台实体,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了一园六区(主园区、研发区、产业区、培训区、虚拟园区、辐射区)的发展格局,搭建了九大服务平台(投资融资、技术支持、技术交易、网络信息、人才培训、中介服务、行政事务、商业服务和政策平台),组建了7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中国(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生产力学院(南昌)9块国家级授牌。
四、办园成效突显,推动区域发展
目前,科技园园区孵化总面积5147亩,已完成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实现总投资20亿元(学校投资1.38亿元)。入驻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206家,企业入驻率连续7年达96%以上,累计毕业企业152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542项,园内企业、毕业企业及成果转化企业累计产值上百亿元,产生税收超过10亿元。累计为企业融资2.2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累计培训各类人才4万多人,其中大学生1.2万人。组织大学生实训5000多人。促成大学生就业9000多人,大学生自主创业600多人。累计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各种服务难题5000多个。帮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累计获立项260余项,共获支持资金1.3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累计283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南昌大学科技园已成为江西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辐射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