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职业教育为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五大体系”,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新余市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三大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体系。顺应新余市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准市场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开设了光伏、新材料、物流、化工、动漫、智能一体化等专业,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现有专业基本覆盖了新余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岗位与工种。同时,重点建设精品专业10个、特色专业16个,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江西太阳能职业学院与瑞晶太阳能公司合作,举办了2个瑞晶班120名学生的订单培养,助推了企业发展。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自办了3个汽车修配厂,加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使学生学习有课堂、实习有岗位、就业有保障。
以建设职教园区为平台,构建职教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体系。一是整合职教资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等形式,将53所职业学校整合到16所。积极鼓励并支持骨干职业院校对基础薄弱学校进行兼并重组,或与省内外名校联合办学,着力构建以本科教育为龙头、大专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格局。二是抓好退城进园和引校入园。针对不同的学校的特点,以靠强联办、招商办校、整合重组、独立办学等不同的形式推进退城进园,督促13所(个)职业院校(校区)入驻职教园区,引进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中为智能机器人公司等项目落户园区。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规模企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深度合作机制,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目前已成立了4家由市内外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组成的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人数逐年增长。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技能竞赛促学促练机制。“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教育看竞赛。”该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校校有选拔,层层有竞赛。今年,开展了全市第九届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共有751名学生参加光伏、电工电子、现代制造等14个大类44个专业的项目竞技。首次承办了全省光伏、机器人、机械加工、服装设计与制作等7个专业项目的比赛。二是建立并实施职校教师轮训与考核制度。近几年来,按照“标准化培训、高强度训练、程式化管理”模式,开展了全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免费培训,构建起了省、市和学校三级培训体系。
以增强服务能力为目标,构建规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办”分离。全市所有股份制职业学校均成立了学校董事会,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推进了投资者与管理者分离,建立健全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管理体制。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凡有3名以上党员的民办学校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先后在广东深圳、东莞,江苏昆山等地成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消除了党建工作“空白点”。三是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民办职业学校年度检查制度,及时了解举办者资金投入及从事办学活动的情况,保证办学资金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