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西省构建“一体两翼三联动”体系 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2023-08-04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收藏

  江西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将办好县域普通高中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探索构建“一体两翼三联动”的发展体系,统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创新发展,推动形成“优质均衡、多样特色、齐头并进”的县中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

  以县域高中为主体,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县中发展内驱力。一是重规划,加强系统设计。制定《江西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制度设计、改革举措、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围绕夯实办学基础、改革招生方式、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夯基础,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0.7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76.3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万余个,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改扩建体育运动场馆54.25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资料36.5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3.21万台(件),切实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三是抓关键,加强师资建设。畅通教师补充机制,鼓励各地优化办法、创新举措,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学科教师。完善激励机制,将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分配适当向县中倾斜。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县域内普通高中教师“走教”制度,努力保障各校实际教学需求。健全培养机制,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赣鄱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组织开展县中校长教师省级骨干培训和市县全员培训等,打造“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线上培训平台,不断提升县中校长办学治校水平和教师育人能力。健全教研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和网络教研活动,营造教师共同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四是重管理,规范招生秩序。严格落实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以及“十项严禁”要求,在日常监管、违规治理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促进县中持续健康发展。

  以高校和优质高中为“两翼”,强化辐射引领,发挥优势资源推动力。一是发挥高校辐射带动作用。按照“高校所能”和“县中所需”原则,拓展高校与县中合作,大力实施县中提质扩优三年行动。依托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推动县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高校与县中“双校”联合教研,以研促教帮助县中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强化校际联动,鼓励高校组织优秀学生赴帮扶县中开展支教、实习实践等活动;联合相关高校组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跟岗学习、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县中教师进行培训,努力培养更多县中“种子教师”。二是发挥强校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市域、县域高中结对帮扶工作,推动全省109所优质普通高中与147所薄弱高中结对,实施三年周期结对帮扶行动,建立联合办学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管理互通有无、教学互相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打造一批县中发展提升共同体,促进薄弱县中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有效提升。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对帮扶多所县中,形成“名师引领、协同共进”县中教育共同体。三是发挥成果参考借鉴作用。指导各地各校注重县中帮扶经验总结,联合高校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建立“提炼—研讨—共享”教学成果应用体系;建立县中结对帮扶工作通报机制,遴选县中托管帮扶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促进成果转化、经验共享,以点带面推动县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以“三个联动”为抓手,夯实保障基础,增强教育改革支撑力。一是强化外部联动。协同省级财政加大对县中发展提升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县中建设。2022年,省级财政为每对公办帮扶县中安排资金约30万元。积极推动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夯实县中办学经费保障。二是强化内部联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中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牵头部门和协同参与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县中提质工作推进会,明确职责分工,紧盯任务落实,促进多部门多单位同向发力、资源互通共享,凝聚发展合力,“一盘棋”深化育人方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县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三是强化上下联动。不断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压实市、县两级办学主体责任,选优配强县中党组织书记、校长,进一步加强党对县中的全面领导。定期组织开展县中帮扶工作交流会座谈会协调会、“挂校联师”活动等,与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面对面”沟通,常态化一体化推进县中帮扶工作,努力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县中托管帮扶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和学校,予以专项资金奖补,切实激发各地各校帮扶县中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为深化全省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