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内涵,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扎实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试点。率先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重点建设、改造校舍近140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全面实施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实现了义务教育无择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投入近千万元建设资金,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特”的特色学校建设格局。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教育城域网无缝覆盖,累计开发近4500项共享共用课程资源。建立完善城乡教育合作发展机制,陆续形成了环翠区“片区一体化”、文登区“教育共同体”、荣成市“联片学区”、乳山市“双联教研”等合作发展模式。
以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便利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校车运营新模式。2012年以来,坚持政府为主导,强化校车的公益属性和政府的发展责任,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因地制宜、加强监管”的农村校车运营机制,着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营”和“政府购买车辆,专业公司运营”两种运行模式。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发展新模式校车523辆,实现对市域内农村中小学的全覆盖;市及各区市分别建立了校车管理信息平台和运营监管中心,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
以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方向,稳妥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将中小学校副校长(含专职副书记)纳入改革范围,教育部门全面负责校长的调动、交流和配置,建立特级校长柔性流动机制,引导优秀校长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构建“局管校用”的教育人事管理新格局。统一核定全市校长职级工资标准,将适当的学校人事权、副校长及中层干部选聘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绩效工资分配权等下放给学校。
以贯彻“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将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类,按照“分数+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改变“一考定终身”局面,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申请重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英语口语考查纳入考试范畴;建立覆盖市、县、校三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上管理系统,强化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过程管理。
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发展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运动场地提升工程和体卫艺设施器材配备工程,启动体卫艺教育师资配备计划,鼓励学校培育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从地方分成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学校体育教育,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60万元资金,各区市每年安排不低于20万元资金,用于举办中小学体卫艺比赛活动等。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行业、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整合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构建“一市(区)一所骨干示范校”的职业教育格局。“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800万元用于市直公办职业学校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全市共创建市级示范实训基地25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