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共有高校毕业生44.6万人(其中,研究生0.9万人,本科生15.4万人,专科生28.3万人),较上年增加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巨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河南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扎扎实实做好这项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截至7月,全省共有32.4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较上年增加3.7万人,就业率达72.68%,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推荐至国务院办公厅。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单位。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省上下合力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提供了及时、贴心的就业服务。各省辖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积极为毕业生开辟就业岗位。各高校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全员参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为毕业生提供常态化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是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全省各级有关部门立足实际,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基层就业方面,将服务期内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补贴标准平均提高约1000元;对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的服务基层毕业生,可由其所在服务单位直接聘用或在服务地其他事业单位调剂聘用。在创业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每户每年可享受8000元为限额的税收减免优惠。各项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是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全省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及各省辖市深入开展“万企千场招聘活动”、“千企百校岗位对接活动”和“网上百日双选活动”,共举办网络、校园双选会45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近70万个,7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离校前的就业双选活动实现就业。
四是强力推进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省军区、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以打造“河南兵”品牌为目标,继续把毕业生入伍预征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截至8月1日,全省预征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41106人,较去年增加0.8万人,确定预征对象25741人,两项数据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五是不断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特岗教师”、“志愿服务西部”等基层就业项目,共招募毕业生14817名。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宣讲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就业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六是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省直有关部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保障。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力求在人才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政策鼓励和教育引导,该省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七是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省教育厅结合全省经济发展实际,以就业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规模。继去年撤销、增设295个专业以后,今年撤销了7个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增设了124个本科专业和261个高职高专专业。各高校也主动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八是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全省教育系统与各级新闻媒体密切联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各高校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讲座、创业辅导报告会及毕业典礼活动,开展就业观念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宣传和思想教育,促使毕业生就业观念明显转变,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