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下移工作重心,发挥学院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新机制,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是开展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撑。制定辅导员心理技能培训计划,组织辅导员系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咨询技能,参加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持证上岗;邀请专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培训;定期组织辅导员沙龙和案例督导会议,总结工作得失、分享心得体会、提高咨询水平。二是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从场地、人员、制度和特色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对求助的学生提供辅导帮助,主动约谈突遇重大突发事件者,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建立“辅导员—心理服务委员—宿舍长”的工作体系,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在班级设立心理服务委员,明确宿舍长为宿舍心理服务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编印《心理服务委员工作手册》,通过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辅导等形式提高心理服务委员和宿舍长的工作能力;加强其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效果等的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四是加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督导,逐步形成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特色增长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考评,将心理健康技能纳入辅导员技能大赛,激励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鼓励辅导员选择特定心理问题深入研究,成为该方面问题的行家里手。
二、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一是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月报制度,主动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月末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失利弊,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对于心理异常学生摸清基本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估,赢得工作上的主动性。二是坚持特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周报制度,切实帮助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在科学评估、制定辅导方案的基础上,每周定期深度访谈,评估发展变化,调整干预措施;主动与家长、宿舍室友沟通,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坚持主动约谈突遇重大生活事件学生,增强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应对能力。四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培育,积极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针对性强、参与度大的特色活动,形成规模效应,扩大覆盖面。在规模化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梳理实现项目化,在项目化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特色实现品牌化。在宏观上追求高格调,在细微处体现真功夫,在效果上抓住实收益,真正抓住学生的心、打动学生的情、改变学生的识、磨砺学生的意,实现教育目的。
三、追求实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体系化。学校先后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全员化。学校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每届直接参加人数逾万人;每月印发《心理绿洲》报到学生宿舍,至今已60期近13万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留死角。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色化、项目化。大批受益面广、感染力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已具雏形,如生命科学学院的宿舍心灵港湾建设活动、教育科学学院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深受学生欢迎。四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目前有32名政工干部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显著提高;有近300名心理服务委员、近4000名宿舍长活跃在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上,形成了“全面覆盖、无缝对接、及时有效、动态跟踪”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有效预防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