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湖北省随州市整合职教资源 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2008-06-26收藏

  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湖北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湖北省随州市在深刻分析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决定改变以前各个职业学校单兵作战、力量分散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全市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本地职业教育走上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一、政府主导,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强力保障

  全国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随州市委、市政府深刻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只有260万人口的随州市却拥有中等职业学校29所,办学资源分散,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而随州近几年学生数量每年以3000人左右的速度锐减,加之周边其他县市职教发展迅猛,生源的空间在急剧缩小,许多中职学校几年后将面临生存难题。面对严峻形势,随州市委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并派出考察组赴广东、陕西、江苏、浙江、北京和省内等地考察职业教育。经过统一思想,大家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不能小打小闹,要办出气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随州市现代职校为依托,整合随州电大、随州市第一职业中学、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实验高中、曾都职校等13所学校教育资源,组建湖北现代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形成一个有在校生18000人,教职工662名,总资产1.3亿元人民币的职业教育“航母”。充分利用各校现有办学条件,整合教学资源,统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实习实训设施、教学及学生管理诸方面,提升全市教育办学结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双管齐下,致力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瓶颈问题

  在整合中,该市采用行政手段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策略。以行政手段推动市电大、一职中、市七中、现代职校等公办学校合并,财务管理实行“五统一分”,即: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管理人员,统一设置财务帐目,统一收支审批口径,统一资金收支渠道,集团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行政后勤等实行分户核算。国有资产实行“多校合一”,债权债务严格按照“清理---认定---继承”的原则和流程办理有关财务手续。民办学校按市场法则,自愿加入,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教学、教研、实习、推荐就业等各项工作。

  为使集团整合顺利进行,市教育局一方面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整合实施方案;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教育讲坛,聘请专家学者来随州讲学,促使大家解放思想。在全市职业与成人教育会议上,邀请专家主讲了一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发展随州职教》的讲座,认真分析了职业教育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帮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创新办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

  现代教育集团实行企业管理模式,直接与市场经济体制对接。依据《公司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之规定,制订章程,按照章程选举产生了集团董事会和相关职能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董事会是集团决策机构,对集团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对集团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集团发起单位作为集团常任董事单位,享有接纳新成员的决定权和董事会议休会期间协商处理集团问题的决策权。集团不改变各成员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不调节成员学校之间的经济行为,鼓励各成员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各成员学校无论实力大小,在集团内一律平等,拥有平等参与集团决策的权利,具有平等的建议权,享有集团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权。

  四、统筹兼顾,促进职教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集团整合过程中,随州市始终坚持在集团的发展战略框架下,既保证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对独立,又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统筹协调,加强在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对外宣传、招生就业等方面要实行统一管理,使之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集团化发展目标。

  据初步测算,集团每年的招生成本可降低50万元。不久前,现代职校获得了北京奥运会120名安保工作人员的就业信息,但因岗位要求较高,任何一所中职学校都难以满足这个要求。集团经过统筹考虑,在三所成员学校集中选拔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代教育集团发挥优势,精力筹划“走出去”战略,曾都职校、理工中专在集团的支持下,在四川自贡、陕西扶凤、甘肃兰州等地办有分校,在校生达3000人,发展势头良好。

  下一步,现代教育集团将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相关专业,努力使内部所设专业达到国家级重点2至3个,省级重点5至6个,将服装和计算机主板维修建设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将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等10个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达30%,年招生能力超万人,在校生达2万人以上。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