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科技学院创新机制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2009-03-25收藏

  武汉科技学院党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文件精神,探索出“科学化促效率,民主化促质量,专家化促成长,专业化促素质,人性化促发展,动态化促活力,特色化促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校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完善“三个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坚持“责任制管理”思路,以管理科学化促进队伍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是完善决策体制。建立大学工格局,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学院(系)成立相应机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优化辅导员成长的政策空间;二是探索运行体制。推进管理重心向学院转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导师制,拓展学生工作教育覆盖面和渗透力;三是健全协调体制。学校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整合教务、后勤、保卫等资源,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工作网络。

  二、严格“三个程序”,创新选聘机制。坚持“高标准进入,严把入口关”思路,以选聘民主化促进队伍质量的提高。一是健全工作制度。严格实施《武汉科技学院辅导员工作条例》和《武汉科技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试行)》;二是硬化选聘标准。辅导员应聘条件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学生干部经历等硬性指标,使辅导员人员补充处于一个高起点;三是规范选聘程序。成立选聘领导小组,通过笔试、面试、公示等程序层层选拔。目前,学校有辅导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76.6%,其中有博士3名。40岁及以下辅导员70人,占辅导员总数的90.9%。学校辅导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有16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0.8%,学校有24.7%的辅导员具有副处及以上行政职级。

  三、搭建“三个平台”,创新培训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以专家化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成长。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坚持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去年,有79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其中2名辅导员到境外进行了访问学习,去年下半年,对辅导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坚持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举办辅导员沙龙,分团委书记例会,学习文件、交流信息、解决问题;三是搭建科研平台。学校每两年举办党建工作年会,专题举办辅导员论坛。鼓励辅导员撰写论文,参加思政相关学术会议。倡导辅导员参与两课教师科研合作,设立面向辅导员的专项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四、实施“三项举措”,创新保障机制。坚持“作风生命线”思路,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专业化促进辅导员素质的提高。一是实施挂牌上岗制度。学工系统每位人员上班期间都需佩带标牌,增强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约束和规范行为举止;二是实施值班制度。每天坚持分管学生副书记总值班、二级学院、学工处辅导员日夜(含双休日全天)值班,值班人员全部入住学生宿舍;三是实施“五个一”。辅导员每周深入学生宿舍1次、深入学生课堂1次、检查学生自习1次、参加晚点名1次、谈心1次,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服务学生,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落实“三个统一”,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思路,以人性化促进辅导员的发展。一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统一。对入住学生宿舍辅导员给予工作补助和值班费。通过评选优秀辅导员等活动,使辅导员在关爱的环境里愉快的工作和成长;二是教学与行政双向发展相统一。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文化素质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从辅导员在选拔任用中层干部;三是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学校立足校情,提出辅导员“一专多能”发展目标,为辅导员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等四个专业发展方向。目前,全校80%以上的辅导员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的3人,取得职业规划师资格的10人,取得各类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有18人,绝大部分辅导员考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六、注重“三个结合”,创新考核机制。坚持“制度化、动态化”思路,对辅导员单独集中考核,以全程监督、多方考评、动态管理激发辅导员队伍活力。一是注重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学期中组织学生工作交叉检查,平时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记载,年末学校考核时辅导员作出自我评价;二是注重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首先,以“学生反响”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学期由考核小组随机抽取各学院三十名学生,组织匿名填写学生问卷。其次,重视所在学院领导对辅导员的考核,参考同事评价;三是注重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辅导员考评等第与绩效津贴挂钩,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

  武汉科技学院创新机制,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使其有效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形成了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学院通过整合资源,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等方面,结合专业特点,形成院院有特色、个个有亮点的学生工作新格局.如机电工程学院的“铁人班”、环保文化节、会计文化节、人文社科学院的“唐三彩”人才培养模式、外经贸学院SMT立体交互式育人模式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