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以实施“2011计划”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将实施“2011计划”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宁静致远工程”,内容包括“暨南杰青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暨南文化构建计划”等,营造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打造鼓励创新、唯才是举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队伍工作活力,学校领导定期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项督导。
改进工作思路。按照“搭大平台、组大团队、拿大项目、出大成果”的发展思路,组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群,确定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等8个重点发展领域。构建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学科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在现有的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3个粤港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本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会计学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狠抓“质量工程”,推进教学内涵发展。重点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8个专业进入国家级特色专业行列。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财务学原理》等8门课程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列,38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创办国际学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教学、提供全英语的管理服务,形成了全英语的多元文化氛围,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推广“四海书院”经验,以导师制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着力提升外招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成立创业学院,开设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创新科研合作模式。设立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暨南大学顺德综合研究院、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等,构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深化校地间合作。推出优势科研团队,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优势学科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团队先后承担珠海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团队承担的华为公司/香港理工大学160G高速光纤传输系统达到较高水平,研发的多种光纤光栅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广州新电视塔等大型建筑的安全或施工检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