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三破解”攻克就业工作难题、“三创新”探索就业工作举措、“三精准”助力重点群体就业、“三优化”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破解”攻克就业工作难题。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同机制,着力破解合力不顺问题。自治区教育、人社部门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联动机制、就业研判常态化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2021年共同召开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联合开展2次毕业生与企业招聘需求专题调研,共同印发6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合力推进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专项政策措施,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留桂难”问题。实施“留桂就业计划”,全区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少于80万个,指导事业单位拿出不少于70%适合或能够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空缺岗位,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开展留桂政策宣讲推介行动、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行动、毕业生基层成长行动、青年见习计划、创业服务行动等,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搭建留桂供需平台,开展国企招聘专项行动、优质民企招聘专项行动等,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专题招聘、广西企业直播推介、高校毕业生职场体验、就业咨询与指导等活动,使高校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广西企业的发展机遇和职业生涯空间,选择留桂就业。指导各地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布局,通过挖掘岗位、制定政策、优化供需、精准对接等方式畅通留桂人才吸纳渠道,其中柳州市开展“万千学子入柳引才聚才”专场活动,桂林市推出第二届“留桂青年人才招聘夜市”,钦州市开展高校毕业生“走进钦州自贸区”活动,百色市组织“红城汇智”人才招聘专项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留桂就业人数增加1.1万人。创建立体式就业核查机制,着力破解就业统计不精准问题。落实教育部就业工作“四不准”要求,创建“院校自查全覆盖—省级教育部门现场核查全覆盖—第三方机构网络核查全覆盖”的就业信息核查机制,扎实开展就业信息核查工作。目前,全区各高校已完成就业自查,教育厅成立12个核查组赴全区76所有毕业生的高校开展现场核查,第三方机构进行电话和网络核查,针对核查出的问题,责令高校立即整改,保证离校前的就业数据规范、精准、真实。
“三创新”探索就业工作举措。创新就业信息精准衔接机制。自治区教育、人社部门创建责任清晰的“纵横双线”毕业生数据信息交接机制,着力做好离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横线”即两部门之间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衔接顺畅,开展2次毕业生数据全字段交接,7月初已完成近3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无缝交接,9月份进行第二轮精准交接,保证离校后的就业服务质量不打折、帮扶不断线。“纵线”即全区121个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时从数据库中获取本地生源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开展走访摸排,做到人员信息应登尽登,为后续就业帮扶夯实基础。创新就业派遣政策,取消广西高校毕业生在区内落户、就业报到、档案转递等与报到证的关联,用毕业证进行同效替换。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如需报到证,可享受“网上申请+审核打印+直达邮递”的一站式服务,毕业生可直接领取报到证。创新下沉基层办法,采取定向招聘、免试直接考核、降低贫困县乡镇事业单位开考比例等方式,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促进基层就业“降槛扩面”。“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可享受考研加分、优先录取、事业单位专项吸纳等优惠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安排一定岗位定向选用基层项目人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艰苦边远程度不同,给予每人每月400元、450元、500元三个档次的补贴。
“三精准”助力重点群体就业。探索精准管理,建立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动态数据库,实时监测各高校就业帮扶情况。指导各高校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和督查机制,细化帮扶举措,将就业帮扶纳入到学校就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精准帮扶,推动高校组建帮扶队伍,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业状况与就业意愿,共同商定帮扶方案,动态掌握其求职进展与所遇困难,采取“一生一策”进行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探索精准服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双选会,扩大就业资源供给。2021年举办4场全区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参会单位超过500家,提供岗位1.4万个。制定专升本专项计划,增加学生深造机会,2021年专升本专项录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5535人。举办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采用就业心态辅导、就业技能培训、求职实战演练、“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心理调试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
“三优化”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优化就业服务抓手,取消毕业体检和重复性入职体检,明确毕业生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共享,用人单位常规入职体检结果有效期内可互认,不得要求毕业生重复体检。自治区教育部门联合住建部门开展住房租赁政策及房源推广进校园专项行动,进行住房租赁政策普及宣讲,解读公租房、购房补贴标准与申请程序,介绍各类房源情况与优惠措施,普及住房安全知识,切实解决毕业生住房之忧。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档案转递手续网上办理,实行“云报到”,高校毕业生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就业报到。优化就业供需对接形式,创新“互联网+招聘+就业”模式,举办广西2021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季、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月等线上双选活动,增设“直播带岗”环节,扩大双选活动受众范围,吸引更多毕业生进行“云就业”,推行线上签订就业协议,实行“云签约”。以校园招聘提质升级为导向,指导高校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就业单位类型等特点,建立本校就业单位数据库,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线下招聘,科学安排就业双选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主动精准推送毕业生信息,提高人岗匹配度。截至9月30日,全区为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59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4.4万个,人岗比达到1:4。优化就业指导方式,根据大学生就业意向,分类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贺州学院等高校从学生入学开始,陆续开展升学指导、选调生指导、入伍指导、基层就业指导等系列就业指导活动。加强线上就业指导,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空中课堂”,采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抖音短视频等形式,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求职技能指导,帮助毕业生准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确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积极主动就业,吸引毕业生积极就业、尽快就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