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在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努力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积极推行“区域联合+自主招生”的中考组织模式。针对主城九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相对富余、渝西地区多数区县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按照“区县自愿参加、区域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入学”的原则,组织20余个区县联合开展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重点中学跨区县统一录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子女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要求没有参加普通高中联合招生考试的区县,根据统一的考试科目和日程安排,在本区县范围内自主举办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市教委还将直属中学的高中统招计划按一定比例投放到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19个区县,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对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稳步实行“指标到校+考试入学”的高中招生办法。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进一步淡化将分数作为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重庆市对重点中学高中招生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各区县所辖重点中学的高中统招计划按50%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指标到校生提前录取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每年全市有数万名初中毕业生不用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直接推荐升入重点中学就读。未被录取为指标到校生的学生,可报名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按自己的意愿报考普通高中学校。
三是严格执行“综合录取+特长录取”的免试入学制度。重庆市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多元化改革,从制度上引导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的培养。重点中学高中指标到校、免试录取对象,主要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6个维度的综合素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公民素养、道德品质两个维度达到“合格”,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这四个维度达到“A”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可加10分。重点中学高中50%的指标到校生计划中,按5%~10%的比例招收“综合素质评价+特长”的学生,只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达到合格水平,有一项特别突出的特长,就可以被重点中学录取。
四是全面试行“考后填报+网上填报”的志愿填报方法。为确保考生和家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重庆市对高中联合招生考试区县的考生实行考后网上填报志愿。高中招生考试结束之后公布分数之前,考生在家长指导下,通过上网输入考号和个人密码进入“联合招生”志愿填报网站,考生可以填报三所重点中学、三所区县属“联合招生”学校,并确定是否服从调配。在填报志愿的三天时间里,学生可以再次进入系统更改志愿。填报志愿结束后,网站关闭,学生所填的志愿表由纪委、监察部门备份保管,保证了学生填报志愿的公正、公平。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