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委以五大目标、五大工程、五大突破为抓手,切实推进“健康重庆”建设。
一、实现“五大目标”,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卫生整体水平
重庆市教委确定到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学校体育设施基本完善,中小学体育场地达标率达到80%以上,建设10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全市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达到98%以上。二是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基本开齐。中小学每周4节体育课,每两周开设1节健康教育课。三是中小学卫生设施设备配备齐全,食堂卫生许可证办证率和安全饮用水率均达到100%。全市主城区60%的学校建成心理咨询室,农村地区30%的中小学建成心理咨询室。四是学校体育教师和校医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职校医配备率分别达到95%和70%,健康教育、健康体检覆盖率均达到100%。五是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到2012年,学生身高平均增长1-2厘米,学生营养不良率下降5个百分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降5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
二、实施“五项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体育卫生基础条件
一是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投入资金5.4亿元,改善2000所学校食堂、厕所卫生条件。该项工程已经连续实施了两年。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添置工程,到2012年,投入资金1.2亿元,力争基本配齐中小学体育器材。去年已投入4250万元,为农村小学基本配齐了体育器材。三是实施学校饮水设施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5亿元,用5年时间,改善2700所学校饮水设施条件。该项工程已连续实施了两年,累计投入经费6000万元。四是实施中小学生近视和营养干预工程。在中小学普遍开展防近工作的“五个一”活动。即在每个班级张贴一张眼保健操挂图、张贴一张视力检查表、配备一张眼保健操光碟、每年开展一次视力检查、每年开展一次防近专题讲座。鼓励区县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五是实施10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到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建设1000所中小学塑胶标准运动场。1000个塑胶场地建设规划方案已经提交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
三、力争“五大突破”,切实建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
一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上实现新突破。以“2+2”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和科技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二是在中招体育考试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体育考试项目库,丰富学生体育锻炼项目,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努力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肥胖率和营养不良率。三是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以农村中小学作为重点,大力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属地化管理,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新体制。四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体育、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在2008年全面开展全市体育、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将学校卫生人员上岗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全面提高体育、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卫生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五是在体、教结合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和完善教、体结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竞技运动人才的训练规律,在招生、学籍管理、文化教学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学校。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