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构建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新模式

2008-06-18收藏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服务公安一线为导向,以公安院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建构的历史传统、实践经验以及发展趋势为独特视角,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结构体系、实践途径等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培育出了“使命、目标、价值观”模式,构建了内容体系、实践平台、考评机制三个抓手,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可视化,使其易知晓、易实践、易检验,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细化、强化和深化。

  以构建“使命、目标、价值观”内容体系为抓手,优化教育内容,细化思想政治工作。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在总结长期以来学生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领域的考察对比借鉴,结合我国国情、民情及该校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将公安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分为“使命”、“目标”、“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使命”统领“目标”,以“价值观”支撑“目标”。将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使命”确定为“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社会提供优质警务服务而努力成为忠诚、正直、智勇、专业的警务人员”。为完成这一“使命”,从理想信念、从警理念、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9个具体“目标”。围绕实现9个“目标”确立了政治观、权力观、职业观等9个方面的“价值观”。并将9大“目标”进行了精要的阐释,提出了“忠诚化为灵魂”等46条理念以及“无论为人、处事、办案,都力争做到情、理、法的完美结合”等107条实践途径。形成了使命―目标―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以及使命―目标―价值观―理念―实践途径等层次鲜明,逻辑严密的培育体系,使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价值观培育具体化、程序化、标准化。

  以构建“养成教育”实践平台为抓手,创新实践途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践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根据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递进式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在行为、生活、作风、礼仪等四个方面的养成教育,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二是通过价值观宣讲,制作“学生使命、目标、价值观”手册及宣传画,家庭、学院、公安业务部门联动共育,使“学生使命、目标、价值观”培育模式深入人心、融入血液。三是专门搭建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使命、目标、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全方位实践价值观提供条件。

  以构建“个人团体捆绑”考评机制为抓手,形成育人合力,深化思想教育工作。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建立了五个层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一是《学生区队和个人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一天的生活、纪律、卫生、集体活动进行量化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个人、区队奖学金的依据。二是《学生区队等级评定实施方案》,对学生区队一学期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评定,授予等级牌匾。三是《星级团支部考核评定办法》,以月为考量单位,按成绩行晋升或降低星级,并授予星级团支部牌匾。四是学生综合素质等级化考核办法》,包括学习考核、操行考核、团支部考核和能力考核四个方面。五是《区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区队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使命、目标、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自觉的执行力。五个层面的制度,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对学生价值观的实践全方位实现量化考核,又对区队的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团队的热情和活力,凝聚了全员的智慧和力量,使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具体化,极大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可预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深入。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培育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培养的学生受到普遍欢迎。近五年来,共有717人立功受奖,其中85人荣立三等功,632人受到嘉奖。2003级学生孙斌不顾严寒,潜入江中勇救落水群众,光荣牺牲,被公安部追认为“二级英模”。由于综合素质较好,重庆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录用人选的首选。毕业生一次性进入公安机关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重庆市公安局高度评价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培育模式,并借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这一理论与实践成果,将重庆公安精神定位为:“忠诚、正直、勇敢”。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