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市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

2012-08-01 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收藏

  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重庆市教委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连出实招,增强实力,力求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顶层设计,凸显战略地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构成了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纲领性文献,要求各区县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了落实《决定》,有力地推动重庆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发展,市级部门出台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等12个配套文件,完善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制度。

    抓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8个市级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通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历教育通道,建立普职融通的渠道,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互通,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满足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2012年“3+2”、“5年一贯制”招生计划达8630人,达中职招生计划的5%。三是健全多元办学体制。落实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等优惠政策,创新资本运作和投融资体制,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和合理回报机制,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就业、学生待遇、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资助政策、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形成多元办学的良好格局。

    抓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调整普职结构。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2012年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达到43%,为2012年完成18万的招生任务,中职在校生保持在50万人以上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把高等教育的增量主要投向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的50%左右,实现高职招生7.5万人的目标,高职在校生超过20万人。二是调整专业结构。紧紧围绕重庆市“6+1”重点产业和“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压缩文科类专业,抓紧建设适应信息产业、物流管理等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产业对接紧密的专业,2012年中职新增专业点33个,仅信息产业类专业点就达11个;高职新增专业点135个,仅信息产业类专业点就达28个,基本实现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对接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抓质量提升,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坚持德育首位。突出诚信、敬业、乐业教育,抓好德育队伍、德育载体建设,促进先进文化、产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重点抓好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职业教育宣讲活动,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二是抓好技能大赛。强化技能培养,建立层层选拔机制,重庆代表团350名职教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18个专业大类95个竞赛项目的比赛,取得21个一等奖、48个二等奖和71个三等奖。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园校互动”、“产教互动”“校企互动”办学模式,鼓励区县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园区、职教学生创业园区,打造工厂式学校,举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能式课程,师生即师徒,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这些已不再是口号,而成为现实。

    抓经费投入,优化财政支出。一是制定生均经费标准。市财政局研究制订了公办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民办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为职业技术学校输送新鲜“血液”。二是扩大中职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继续实行对“五类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助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资助政策。将“两翼”地区户籍、信息技术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纳入资助范围。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