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多举措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2014-05-26 来源:职成司收藏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开展“3+2”角色德育实践探索,以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帮助全校师生树立角色观念,遵守角色规范,强化角色意识,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三种角色”:把学生当亲人。一是履行教师天职,做学生身心发展引路人。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山区中职学生特点的“3444”育人目标,三礼:礼貌、礼仪、礼节;四爱:爱自己、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四心:感恩之心、施恩之心、敬畏之心、怜悯之心;四实:做人平实、拒浮华,待人唯实、不欺瞒,学习务实、求实效,做事踏实、讲实干。编印《学生守则》,实行导师制,细化人才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厉行正道、立身精业。二是扮演父母角色,做学生护航人。学校建立《代理家长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学生制度》,成立代理家长指导委员会,开展争当学生代理家长活动,遴选有爱心的老师与学生结对,对困难学生做到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全程监护学生,时时嘘寒问暖,处处关心关爱。三是走进学生内心,做生活贴心人。学校要求老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交友情况,走进学生的圈子,将自己置身于相同情景中,在体验中找到应对办法,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句叮咛、一声问候去影响学生。

  学生“双重身份”:三年影响一生。一是虚拟身份管理。学校提出“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的成才目标,用“学生+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对教学区域、实训中心、生活区域、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改造,分专业组建公司、车间和班组,形成企业组织架构,张贴企业标识,虚拟企业场景,按月发放虚拟工资,帮助学生提高岗位认知和职业能力。二是校企携手,合作育人。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共育、人员互聘、多元投入、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协作、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校园活动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让学生身临其境,角色意识得到强化。三是量化考核,星级评价。学校借鉴企业考核制度,组建评价团队,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模型,构建以考核学生身心发展为重点,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