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立足区域实际,多方联动,综合施策,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
建构三级网络。一是建构政府保障网络。成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县级部门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先后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措施计划》等文件,落实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制。成立“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统筹指导全县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培养工作。二是建构学校关爱网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专门负责本校留守儿童工作。县财政出资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配备留守儿童生活指导教师182名,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生活起居,每年暑期参加专项业务培训。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示范校”创建工作,现已有54所学校创建成功。三是建构社会共管网络。与团委、妇联配合,在村、社区建立31个“校外留守儿童之家”。采取留守儿童“1+1”结对帮扶等措施,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帮助留守儿童。常年与广东、重庆等省市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募集钱物资助留守儿童。
强化三类教育。一是强化思想素质教育。把留守儿童思想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在 “五四”“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紧抓“学雷锋、做传人、树新风”“三品两德”“文明礼仪进校园”等重要活动,小学利用少先队、初中依托共青团,针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建立亲情聊天室303间,开通亲情电话1023部,全天候免费向留守儿童开放,方便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或视频交流,畅通“亲情绿色通道”。委任“代理家长”15723多名,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弥补亲情缺失。组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室”,设立心理咨询室192间,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802人,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三是强化艺体特色教育。依托县青少年宫、文化馆,每年免费为1200名留守儿童进行艺术特长培训,学校艺体特色项目全部优先、免费向留守儿童开放。积极筹办留守儿童才艺大赛,发现和培养具有艺体特长的留守儿童。
落实三项服务。一是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加大义务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二是主动搭台建立完善关爱体系。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建立起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学校教师、监护人、“五老人员”共同参与的关爱教育模式。三是保障留守儿童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干部、职工安全工作责任制,对留守儿童实行全方位、全时段安全监护。将留守儿童安全保障情况作为学校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强化留守儿童安全管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