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积极与援建省市合作,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灾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品质。今年9月1日,全市灾后重建的169所中小学校如期交付使用,17万多名板房学校学生全部回到永久性校舍学习。
一、建立职教领域合作机制
震后,上海市、福建省等分别安排当地经济发达市县的中职学校,接收都江堰市、彭州市的初中毕业生在骨干专业就读,并免除其学杂费,同时按国家要求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提供一次返川差旅费。同时,上海分3年接收都江堰市40名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到沪培训,理论培训和跟岗培训分别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市教委安排。福建省教育厅为彭州市制定了培训职业教育师资计划, 2008年―2011年,每年对4-5名彭州市中职学校教师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免费培训,并提供免费食宿和往返车费。在此基础上,帮助彭州中职学校推进专业建设,安排福建化工学校对口帮助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工专业建设,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对口帮助彭州职中电子电器应用专业建设,并援助资金共620万用于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工专业和彭州职中电子电器专业的建设。
二、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上海市制定了都江堰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期为都江堰市培训6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含管理者)。前两批共200名教师的培训工作已圆满完成。华东师大对都江堰市全体中小学班主任、政教主任进行心理疏导方法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制定了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程与改革前沿等八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了16位教育专家作了44场报告,从中外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当代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培训。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了为期3年的援彭支教计划,2008年和2009年共选派38名教师赴彭州支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彭州教育。崇州市与重庆市签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师资培训协议》。重庆将用3年时间,为崇州市培训中小学教师720人次。同时,每学期将安排10名崇州干部教师到重庆市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及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实地观摩、学习、培训。
三、建立校校合作长效机制
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都江堰市已有32所学校分别与上海市32所知名学校签定了对口帮扶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如华东师范大学与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小学与都江堰市北街小学,上海商贸旅游学校与都江堰市聚源职业中学等。2009年,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与上海市19个区(县)的中小学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双方将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管理、重要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定期交流。2009年3月,100名都江堰市教师赴上海19个区县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签定了两地学校“手拉手”合作协议,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对口帮扶重点是学校管理、校本研究与师资培训、新课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
四、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两地教研的特色、经验、改革成果进行广泛交流和理论探讨;双方互派教研员到对方参加教研活动,上海市帮助都江堰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都江堰职业教育现代化;双方还将交流教研信息,为对方提供教研改革、教研创新、教研管理、教研经验等信息。协议还规定,双方根据工作需要,联合组织申报和实施科研课题,进行专题攻关。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