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大建设项目取得进展

2009-10-12收藏

  2009年,成都市启动了2009年试验区八大建设项目。几个月来,成都市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以八大建设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

  一、城乡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为大规模提升成都市城乡校长的管理水平与战略规划能力,推进成都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化水平,成都市启动了“千名校长大练兵”活动。全市城乡1081名校长共同探讨成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研究灾后成都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起了“研训一体、实践导向、问题探究、合作共赢”的校长研修共同体生态模式。千名校长大练兵通过集训、实训等实战练兵和学习互动、建立研修共同体,慰藉了灾区校长的心灵,提升了灾后教育重建的软实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活动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成都的校长练兵让“全域成都”的校长具备了成都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眼光,夯实了成都教育高品质灾后重建的干部基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在全市学校之间掀起一股相互学习的新风气。“千名校长大练兵”已经成为成都教育灾后重建的品牌活动。

  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签订以后,成都市教育局与四川师范大学经过友好协商,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统筹城乡成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继千名校长大练兵后,成都市又迅速启动了“十万教师大比武”的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目前,4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已完成项目招标,市级财政资金已经到位;100名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已完成10个教师专业导师工作站前期调研,制定了教师专业导师工作站工作标准、运行办法、遴选办法、经费保障和管理办法、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初步拟定了80所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的条件、申报程序和评审标准。农村骨干教师攻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灾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两个项目正在制定工作方案。

  二、“特岗教师计划”范围广数量大影响好

  2009年全市计划招募30个学科共1387名“特岗教师”,其中国家特岗教师计划62人,全部用于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三个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市级特岗教师计划1325人。当前,选录工作正有序进行。

  在“特岗教师计划”实施过程中,成都市把实施范围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扩大到城镇和城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学前教育)。同时,调整招聘办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阅卷和面试,严把入口关。工作中,市教育局及时与市人事局、考试中心等部门协商,共同完成招募任务。

  三、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攻坚初见成效

  以专业为纽带,按照“1+1+n”组建方式,成都市已经完成了8大专业职教集团的组建,包括计算机、现代物流、汽车、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机械制造、美容美发、旅游等专业。组织了十万师生技能大赛;在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中,成都市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数占四川省的83%。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将对具有成都户籍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按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券,中等职业教育券按规定抵扣学费。7月份,教育部特别支持成都市举办的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顺利结束。

  目前,成都市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在准备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正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成都市实训基地建设,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5个,争取省财政支持的项目1个。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已有1700余名教师申报,首批认定182名。

  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受到城乡居民高度认同

  按照城乡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成都市在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了名校集团发展战略,统筹配置“全域成都”优质教育资源。当前,已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普通中小学名校集团由三种基本形式组建,即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农村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通过名校集团化战略,推动了名校进新区,促进新区发展,名校进园区,促进产业发展,名校进山区,促进灾后重建。

  在集团化发展的同时,成都市在城乡学校间组建了“互动发展联盟”,推动中心城区学校与远郊区(市)县学校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既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又彰显农村教育的乡村特色。当前,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八个远郊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调查显示,98.2%的成都城乡居民赞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方针,城乡居民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水平

  2009年全市计划修建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51所。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13所,动工7所,其余标准化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均有序推进。

  六、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全面化解

  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解决农村教师后顾之忧,成都市启动了解决农村中小学住房困难教师住房问题工作。该项工作适用对象为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市)县农村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含中心城区涉农教师),覆盖14个郊区(市)县,现已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户1000余户。

  根据各区(市)县解决本地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方案,到2009年年底,成都市将解决7200余户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此项工作已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进行督察,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

  七、教育城域专网和市级资源中心管理平台初步建成

  按照“两级中心、三级架构、多点应用”方式,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级教育机关、单位和部分办学机构的市域全程光纤专用网络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3个区(市)县已与建设方签署协议,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力争市域全网9月1日前通网。当前,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于10月前投入使用。

  在信息化装备方面,全市上半年新增学生计算机5000余台,生机比达到19.6:1;新增多媒体系统2000余套,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新增校园网56个,全市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2%。全市教育信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

  八、消除板房学校,拟定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2009年8月25日前,成都市灾后重建的169所学校将全部交付使用,全市17万板房学校学生将全部回到永久性校舍学习。

  当前,全市基本完成了对经鉴定有重大安全隐患校舍的整改工作,对各级各类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了综合防灾能力。大力改造了2002年以前修建的校舍,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集中重建了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了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全面提升了校舍安全质量。

  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分类、分步实施。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施避险迁移;对确立废弃的危房校舍,根据学校布局规划予以调整。成都市将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试验区先期启动的八大建设项目正有序、高效运行;整个试验区建设也按照部省市共建协议要求,着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突出“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力争中西部第一,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