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依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形成的新共识和新举措,边学边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效果让广大师生员工得实惠,增强学校科学发展信心。目前,学校正着力推进六大建设。
一是抓住契机,着力推进学科建设。抢抓“211工程”三期建设机遇,以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等5个建设项目为龙头,每年投入1200万元实施“211工程”双支计划,投入1500万元实施“211工程”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尽快使一批重点学科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推动专业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立足根本,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教学质量推进计划,健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体系。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要求副教授及以下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并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奖励,重点解决学生投入学习精力不足等问题。
三是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着眼于“讲学历、看经历、重业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出台了《关于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补充规定》;着眼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职工攻读研究生学位规定,出台了《关于〈四川农业大学教职工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规定〉的补充意见》;着眼于调动年轻教师出国留学、进修与合作研究的积极性,出台了《关于鼓励申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意见》;着眼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学校每年至少投入500万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出国培训计划。
四是力保民生,着力推进“学生就业工程”建设。面对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启动实施了“三个百万”工程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投入100万元启动重点科研项目助研工程,鼓励优秀应届毕业生应聘担任学校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助理;投入100万元设立创业基金,资助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为主要发起人的项目团队。投入100万元设立促进就业的专项奖励基金,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帮促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多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率。
五是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学校拟定了提升校园网网速和服务水平、改善多处园村环境并安装健身设施等今年办结的五件实事,针对都江堰校区受灾情况,学校自筹经费170万元为居住在板房的教职工提供每户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和交通补贴,并参照国家补贴标准安排500多万元补贴用于受灾职工永久性住房建设。
六是勇担责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人才、科技优势为后盾,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和四川“两个加快”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力度,开展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新增国家专项、省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个;加大灾后恢复重建服务力度,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并具体组织《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灾后大熊猫主食竹恢复重建技术与示范》等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编制《都江堰灾后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等方案;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建专家大院1个,主动与邛崃市、双流县、仁和区等25个地方和企业对接沟通,确定了新的校地合作项目;加大地方人才培训力度,拓展服务受益面,采用“请进来学”、“走出去教”等多种形式培训地方干部、科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企事业骨干6000多人次。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