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省宜宾市四项措施加强教育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8-12-18收藏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宜宾市教育局两获“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一中、市三中成为该项工作“省级示范校”,市语委办吴仕义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殊荣。他们的主要措施有: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措施

  1、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1990年,先后成立了由市、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教育局分管局长任副主任的市、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区县“语委办”皆挂靠在同级教育局,教育局抓好了语委办办公地点、办公设备、办公经费、专(兼)职人员和专题培训工作的“五落实”。全市近3000所学校也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组。

  2、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公务和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教育系统的推普宣传、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将普通话等级测试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全市1954年元旦以后出生的公职人员在所有公务活动或教学活动中,基本都能坚持使用普通话。全市参加了普通话等级测试的教师达27832人次,中职学生达12150人次。

  3、加强对教育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考评、督查。一是将规范用语用字要求写进义务教育阶段“示范校”及“示范性高中”《考核评估细则》,力促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将语言文字工作融进到教育教学常规。二是市教育局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纳入对各区县教育局年终考评,且要求市、区县教育局举办的各种教学教研、比赛活动中,参与者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三是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市普教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自查评估活动,并协助国家语委对全市两县一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1、认真组织“推普周”宣传活动。每年的“推普周”,市语委办都围绕国家规定的宣传主题,开展普通话比赛。先后举办了4届宜宾市“园丁杯”教师普通话大赛,“魅力宜宾与我”普通话演讲比赛,宜宾市首届“创新杯”中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比赛,与市电视台联办了宜宾市“携手抓推普,齐心迎'旅发'”大型电视普通话比赛。今年,宜宾市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普通话朗诵大赛共有48支代表队近500人参加决赛,加上初赛、复赛,参加者逾万人;其中四个单位的参赛录像参加了全国“中华经典诗文”决赛的遴选。

  2、搞好“推普日”宣传活动。确定推普周中的“推普日”,并在部分大、中、小学校或街道设立为推普宣传点。各主办单位通过演唱、广播、散发宣传资料、咨询、展版、张贴标语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作了生动形象的推普宣传。

  3、通过语言文字专网进行宣传。组建了“宜宾语言文字网”,及时、迅捷上传各种文件、信息和宣传资料,如通过“宜宾日报金江网”和“宜宾语言文字网”现场直播“中华经典诗文”普通话朗诵大赛决赛;上传了《普通话时时说,规范字处处用――宜宾市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和第十一届推广普通话宣传资料》。

  4、认真协助新闻媒体搞好宣传。一是协助宜宾日报社办好《教育特刊》;二是协助电视台办好“教育时空”栏目;三是协助宜宾日报社于06、07年连续举办了两届的“我心中的名师”评选活动等。在所有活动中,主持人和所有教师自始自终都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集中展示了全市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规范用语用字的美好形象。

  三、开展活动扩大参与度

  1、组织“啄木鸟”纠错活动。2007年推普周期间,组织宜宾学院、市属学校及各区县中小学生开展大规模的“啄木鸟”纠错活动,通报表彰了在此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21个集体和62名师生。

  2、组织参加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两次共组织全市近万名学生参加了由国家语委办公室、共青团、中宣部、语言文字报社联合举办的“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

  3、举办“教师风采大赛”。07、08年,宜宾市第一、第二届教师风采大赛的参赛者涉及全市普教、职教系统各学段的参赛(初赛、复赛、决赛)教师近千人,参与者近万人。风采大赛既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精彩亮相,更是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集中展示。

  4、组织征文评比。2005年组织了“我与普通话”征文、“规范街头用字,塑造文明城市――宜宾市社会用字规范化调查报告”评选;2007年组织师生参加了教育部语用司“语文星空”征文评选,吴仕义的《一听钟情矢志不渝――我与普通话的不解之缘》获一等奖;2008年组织了“我与汉语拼音”征文评选,419篇师生文章参评。

  组织“三字一话”活动。1991-2000年,区县语委办几乎每年都要组织检查、评估教师写规范的钢笔、毛笔、粉笔字以及说规范普通话的“三字一话”活动;市语委办还曾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三字一话”大赛。

  四、积极迎检追求新高度

  创示工作,凸显特色。自2005年启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已有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校”,除市一、三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之外,今年又申报了5所省级示范校。在“创示”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很多特色,如开辟校园语言文字网突破时空界限加强宣传,以课题科研为载体深化语言文字工作,与建设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学校相结合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大规模的“示范校”的创建活动,为全市教育系统接受“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摩学习,开拓思路。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全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市教育局曾组织各区县及市属学校有关人员赴内江考察学习。针对基层部分领导和教师认识不足的问题,借市一中、市三中接受语言文字工作“省级示范校”评估验收之机,组织各区县和部分中小学、幼儿园有关干部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

  查漏补缺,不留遗憾。为积极推进该项评估达标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了协调会议,组织了初检、复查、督查等活动。针对区县创建工作不平衡,校园普通话在个别农村学校还没有完全实施,教师普通话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涉及语言文字的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市教育局要求市、区县语委办加强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同时,要求组织专门力量搞好迎检资料汇编,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对该项工作的检查一次性过关,并将全市教育系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