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四川交通职院紧紧抓住国家航运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航海人才短缺,国家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工会大力推进中西部海员发展计划的良好契机,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事局和省级有关厅局的支持,筹建了航运工程系,开设轮机工程和航海技术两个专业,实现了航运专业从无到有的质变,成功填补了四川省高校培养水上运输类专门人才的空白。他们实现政、企、校三方联动筹建新专业的经验是:
一是突出航运特色,制定培养目标。按照STCW公约(国际海船船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公约)的要求以及航运专业“重技能、重实践、重过程、重发展”的专业特色,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学校确定了“体能强、英语好、技能精、素质高”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突出实践环节,紧扣海员适任证书考试标准的教学计划且严格执行。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和体能的训练,安排英语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体育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现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学生素质训练体系。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畅通就业出路。通过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的牵线搭桥,大连国际海事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对学院综合实力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与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面向国际航运的高级船员的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入学后即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考核合格的学生即可进入公司工作。另外,公司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实习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建立奖学金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服装、床上用具等生活用品。与企业的成功合作,极大地增强了学院创办航运专业的信心,为学院办好航运专业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三是注重内培外引,组建师资队伍。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学院航运师资队伍建设被纳入交通部西部培训计划。充分利用交通厅500万特殊人才引进资金,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远洋公司船长和水手3名;选派4名教师到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培训,3名教师到大连国际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实习;利用行业人才优势,聘请香港太平洋航运有限公司、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国际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厅航务局的相关行业专家为航运类专业客座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与学院签署了航运专业建设备忘录,承诺派教师来参与教学,协助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短短的两年,一支能初步适应航运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四是发挥行业优势,建设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与交通厅航务局协作,在其原有水上培训基地的基础上,投入30万完善了“四小证”培训设施与设备,建成了学院航运类学生实训基地;学院投入590万元,建设轮机、航海实训室,预计2009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此外,学院正积极争取香港政府的支持,投资4200万元,在学院建设具有1000-1200生培养能力包含培训教室、实训室的“四川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届时,学院航运类专业的硬件设施将满足航运专业发展的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