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省理塘县寄宿制规模办学有效解决牧区教育发展难题

2008-11-18收藏

  四川省理塘县是甘孜州五个高海拔、纯牧业县之一,自然条件恶劣,牧民居住分散,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基础差、底子薄,老百姓观念陈旧,学生流失严重,入学巩固困难重重,一直是甘孜牧区教育发展“老大难”的典型缩影。近年来,该县抓住《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机遇,针对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确立走寄宿制规模办学的基本思路,从根本上扭转了“教育难”的局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入学与巩固。目前,该县寄宿制学校已由最初的1所增加至27所,寄宿制学生由140人增加至4401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2%,部分寄宿制学校甚至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办学效益得到空前提高。2008年10月,该县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小学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74%。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将县域内学生人数少、规模小、办学水平低的村级小学予以撤并,动员到乡镇中心校或县城学校寄宿,并享受国家寄宿制生活补贴;二是在该县人口较为集中的君坝、濯桑等五个片区重点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三是在城区重点打造县城小、二完小和县中学,全面吸收乡村小学高段学生和初中适龄学生。

  二、整合资金,重点投入。近年来,该县充分整合各类教育项目资金,对重点规划的学校予以重点投入,狠抓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2004年以来,共投入教育项目资金5533.7万元,修建重点寄宿制学校教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安装远程教育系统、改造校园环境等,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育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学校对家长、学生的吸引力。

  三、规范管理,突出效益。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高原牧民家庭,受语言、习惯、家长意识等影响,学校管理压力较大。该县通过开展“学前教育”、“每日一语”、“家长开放日”、“结对子帮扶”、“家访”等五项活动狠抓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管好用好国家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实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使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政策优惠,强化保障。一是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后勤保障,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二是出台县级部门对口帮扶学校政策,免收学校部分电费、水费,每年提供学生生活用粮3万斤,提供学校燃料、冰箱冰柜、餐具等,举全县之力尽量满足学校后勤之需。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