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体系,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学校形成了人人都关注心理健康、人人都学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每年有2000余人次通过课堂教学、心理讲座、专题报告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200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通过心理情景剧、“5.25”心理健康日活动、心理素质拓展等形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1000余人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团体辅导等形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实行三种教学形式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类选修课门数达到10余门,每学年总学时达到1000余学时,修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人次达几千人次;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体现4-6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全体大学生都能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学校还编定了《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并发放到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寝室中,通过第二课堂,让老师和学生学会识别危机,提高危机应对技能。
二、打造两个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以“热心为学生服务,积极创造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为工作宗旨,强调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打造“两个平台”,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危机意识。
(一)咨询预防平台
心理危机的预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学校建设咨询预防平台。包括:(1)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咨询专用电子信箱;(2)组织“阳光心理论坛”;(3)开设专题讲座;(4)进行日常心理咨询;(5)开展团体心理辅导;(6)进行个案追踪。
(二)干预与训练平台
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心理训练是根本性的途径。学校投资50万元建立了“心理咨询与测评中心”实验室,包括:音乐放松训练室、沙盘游戏治疗室(分为“团体沙盘”和“个体沙盘”两类)、心理放松催眠室、生物反馈训练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心理迷宫训练室,面向学生免费开放,用多维方法进行心理评估、调节、训练,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培养三种意识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为自身服务、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三种责任意识引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为自身服务,即让学生养成自身主动寻求心理危机干预的习惯,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为他人服务,即在大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当主动为身边的同学就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提供服务;为社会服务,即在突发性的社会事件中,积极参与进来,对具有心理危机的人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