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贵州大学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

2009-12-09收藏

  近年来,贵州大学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致力于学校财务工作的根本变革,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调整财务组织结构,规范财务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起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体系和资金管理模式,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随着学校事业的高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财务部门重新设计了适合贵州大学实际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学校的所有收支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畴。

  在预算决策上,明确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审查、批准学校关于预算的规章制度;确定学校预算编制的方针、原则;审议、批准学校预算编制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审查、批准学校财务决算报告,从机制上保证任何人不得随意调增调减预算和调整预算用途,强调预算的刚性原则。

  学校的预算编制按照“条块结合、统一定额”的思路,区分日常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既体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思路,又突出把财务审核的重心放在可控的专项经费上。预算的安排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按先保教学(教学经费、科研扶持经费、部门行政管理经费),再考虑发展(基本条件建设)的思路量力而行,确保教学经费优先足额投入。

  强化财务管理

  针对贵州大学规模大,校区多的实际,学校建立了适应多校区分散办学的财务管理系统,确保办学经费及时足额支付和有效使用。

  实施“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学校事业收支和基本建设实行一级会计核算,将原有的各校区独立运行会计核算帐套合并成为一个“贵州大学”帐套。实现了财务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准确。

  梳理银行账户。对原各校区的所有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实现财政“收支两条线”的基本要求,为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奠定了基础。

  开发贵州大学――建设银行资金管理控制平台。该平台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实现了银校双方资金结算系统的无缝连接,集中管理资金,保证了资金的有序流动,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并有效解决了资金调度、资金信息、资金安全等问题。

  增收节支,建设节约型校园

  学校在全校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要求各单位、各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上提高计划水平,加强全过程管理,对成本耗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计算,总结推广厉行节约、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方法和典型经验,倡导建设节约型校园。

  明确由后勤服务集团对水电、物管、保洁等费用实行包干,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授权后勤服务集团经营管理全校的学生宿舍,仅此一项,学校每年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学校还积极探索资源有偿占用试点工作:对资产经营公司所属企业除要求自负盈亏外,还要上缴资源占用费。近三年,企业已上缴资源占用费近2000万元。此外,学校积极与银行、供应商协商优惠政策,近三年累计直接节约支出1200余万元。

  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财务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师生的意识,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先后开通了互联网、电话、触摸屏查询科研经费、部门账务、职工工资及学生欠费信息等系统;科研经费、部门经费、专项经费等实施IC卡管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办事规程,公开业务处理程序,及时调整不合理和不便于操作的规程;保证服务时间,假期坚持上班,方便教职工办理财务业务。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将迟到早退现象与待遇挂钩,收到较好成效。《贵州大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贵州大学会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出台,从制度上保障了作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财务处的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将贵州大学财务会计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教职工;即时更新财务处网页,保证教职工和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定期更新财务宣传栏,编发财务简报,宣传财务政策和工作思路,征询预算安排、经费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系列的创新管理举措,使贵州大学的财务工作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6月,在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学校财务工作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在财会队伍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在省内外高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纷纷前来交流。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省内外30多家高校前来交流学习。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