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实行预警退出机制 开展“质量报告”试点

贵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2-07-19 来源:贵州省教育厅收藏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贵州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是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相关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的意见和全省高校实际,贵州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要求各普通高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要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要符合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区域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如加快发展电力产业、煤炭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十大特色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积极培育一批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本科专业;建设一批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具有基础扎实、特色和优势鲜明的本科专业;扩展一批原有传统学科专业内涵,增强其适应性和竞争力。加快我省急需材料类、工程技术类、工程管理类、能源动力类等重点产业类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工科类及工程管理类紧缺人才;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城市发展基础人才。推进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加大信息、科技、农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金融保险类学科专业建设,加快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我省交通、水利、通信等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类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农业现代化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面向基层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和师范类专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置具有强烈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具备基本培养条件的新专业。适当发展我省尚属空白的如天文学类、地质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类、航空航天类、林业工程类等本科专业。

  二是对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实行预警及退出机制。为发挥贵州高校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优化全省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贵州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实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意见》,对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需求量明显下降、师资队伍薄弱,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率排名倒数前十名)且布点较多的部分专业列入预警专业名单,并调减预警专业的招生计划。对连续3次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将实行退出机制,停止招生。

  三是开展向社会公布“质量报告”试点工作。为加强监督、评价、保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将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四所高校开展向社会公布“质量报告”试点工作。要求四所高校须在明晰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战略要求,着实地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工作,在切合实际地开展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形成“质量报告”。“报告”须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亮点,客观地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