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要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宣传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意见》,近日,西藏大学党委出台实施《中共西藏大学委员会关于宣传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实施方案》,围绕四个方面内容,采取四项措施,推动“老西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
一、围绕“四个内容”,深入开展“老西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老西藏精神”中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分裂。二是深入学习“老西藏精神”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崇高思想境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扎根高原、边疆为家,在艰苦条件和恶劣环境中以苦为乐、以苦为荣,面对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敢于在紧要关头冲锋陷阵,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决与分裂破坏活动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三是深入学习“老西藏精神”中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老西藏精神”中体现出的舍小家、顾大家,“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青春、热血、智慧、力量奉献给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教育事业。四是深入学习“老西藏精神”中坚持团结、同心同德、并肩战斗的光荣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紧密结合办学实际,采取“四项措施”,扎实推动“老西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
开展理论研究。一是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学院二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集中学习、座谈会或报告会等形式,学习研究“老西藏精神”。二是在学生中组织“老西藏精神”研究小组,紧密结合“老西藏精神”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和研究“老西藏精神”的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三是将“老西藏精神”列入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内容,做好“老西藏精神”“三进”工作。四是围绕“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弘扬“老西藏精神”对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组织全校师生撰写弘扬“老西藏精神”的理论文章和纪念文章,引导和鼓励师生创作弘扬“老西藏精神”的文艺作品。
开展主题活动。一是以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在全校师生中深入开展“争做‘老西藏精神’传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把“老西藏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老西藏精神”转化为报效祖国、建设西藏、服务人民、完善自我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二是通过举办主题班(队)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等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老西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做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合格接班人。三是鼓励师生创作以“老西藏精神”为主题的诗歌、绘画、歌曲、舞蹈等艺术作品,组织师生参与、编排相关文化艺术活动,使师生在活泼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老西藏精神”的感染,培养“老西藏精神”。
深化社会实践。广泛开展“从我做起,传承‘老西藏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学雷锋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和军事训练、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热爱学习、不怕吃苦、关爱社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开设以弘扬“老西藏精神”为主题的专题专栏专版,推出一批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先进典型。邀请十八军老战士或先进模范代表举办“老西藏精神”专题报告会,营造学习、弘扬、践行“老西藏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老西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学校党委强调,各部门、各学院要精心组织开展“老西藏精神”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老西藏精神”赋予的时代内涵。激励全校师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服务西藏的办学宗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确定的“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用“老西藏精神”凝神聚力,推进学校“211工程”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1计划”实施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提升服务社会水平,深化学校改革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