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宁市教育局出台七项措施,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建立健全诚信机制、选树先进典型、形成浓厚氛围等方面,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一、集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以“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师德楷模评选表彰等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道德的舆论氛围,增强全体师生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通过开展“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征文、师德演讲、师德论坛、师德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对师生进行道德引导。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守则》我遵守、《规范》我践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治理教育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治学的规范化水平。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并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师德建设的群众评价机制,设立师德举报投诉电话和师德信箱等,主动让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参与监督。建立师德师风档案,组织签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职能,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大对重要岗位、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产生。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政风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
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以争创文明学校、文明教师、文明学生为重点,深入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强化广大师生营造发展环境的意识,倡导人文精神,优化人文环境,培植教育亮点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五、建立健全诚信机制。一是进行自查自纠。围绕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个方面的问题列出具体表现,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明确达到目标。重点自查学校招生行为是否规范、收费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减负规定是否落实,在职教师是否从事有偿家教、是否私自在校外办学机构兼课、是否强制向学生推销或动员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教辅资料、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面进行排查。二是开展随机巡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劳动模范、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以及市民志愿者等深入中小学进行巡查,形成制度,找出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并督促整改。三是组织道德评议。建立由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师德评议会,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听取反映,进行分析评价,形成阶段性道德评估意见,用道德评议的方式形成有力的道德约束。
六、选树先进典型。以此活动为契机,在全市教育系统选树和表彰一批诚实守信、讲究公德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深入开展“师德楷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德育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等相关评选活动。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横幅、电子屏幕、宣传材料、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实守信、讲究公德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系统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
七、形成浓厚氛围。以庆祝第28个教师节为契机,积极配合各新闻媒体设立教育治理活动专栏专题,宣传活动重要意义,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报道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挖掘鲜活事例,扩大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