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2009年新疆昌吉州教育局以“六项教育”、“五项建设”和“四条途径”为抓手,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专项安排部署。
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各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学习,掌握学校德育工作政策法规,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切实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实做好、抓出成效。
二是突出重点、创新载体,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律意识。要求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围绕第8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第6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和“法治进学校”等活动,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实、小、亲、近”的原则,着重抓好“六项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
三是加强管理、夯实基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求各县市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五项建设”,即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示范学校创建、德育课题研究。适时开展州、县两级培训、外出考察及校本培训,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并规范各类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围绕“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主题,进一步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正式启动中职学校德育评估达标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县、州、区三级德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创建机制;召开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换届选举会议,做好全州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及时将研究成果在德育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四是坚持原则、丰富载体,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各学校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德育资源、家长学校“四条途径”上,狠下功夫、抓出成效。要坚持把德育寓于各学科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政治事件和庆祝活动,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本地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建设环保教育、科技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敬老教育等各具特色的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老同志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校外生活;规范家长学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
五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积极开展“德育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广泛宣传德育工作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协作机制,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形成社会育人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