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预赛于5月中旬圆满结束。来自全疆43所中等职业学校组队参加了包括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等在内的七大类20个项目的比赛,报名参赛选手达353名。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次大赛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靳诺、艾尔肯?吐尼亚孜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昌元等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等部门共同负责大赛的组织筹备工作,新疆化工学校、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新疆教育学院职教分院、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疆银兔职业学校等七所学校具体承担了赛事组织实施工作。比赛期间,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华、严振信及自治区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领导亲临比赛现场观看了比赛。
大赛从今年3月启动筹备工作,历经各地各院校选拔赛,到5月中旬圆满结束,历时2个多月,共有5个参赛单位获得团体奖,77名选手取得单项一、二、三等奖项。近期将从本次大赛获奖选手中选拔41名优秀选手组成新疆代表队,参加于6月底在天津市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此次大赛,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新疆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果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对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赤峰市元宝山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元宝山区现有公办学校92所,其中小学66所,初中20所,高中3所,区直幼儿园3所;在校生6.2万人;学校教职工5127人,其中小学2395人,初中1635人,高中743人,幼儿园354人。专任教师合格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高中91%。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72%,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45%。现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教师358名,特级教师4名。
二、正确认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元宝山区教师老龄化现象最为突出的是小学教师,该区小学教师队伍中30岁以下的教师严重短缺,50岁以上的教师总量较大。由于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形成“爷爷奶奶教孙子”的“隔代教育”现象。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和综合实践课,这对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该区英语、音体美和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农村小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后就担任小学英语教学;全区初中英语教师也大多是非英语专业毕业后通过自学、函授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结构极不合理。
(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补充机制有待完善。自2000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该区有近百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不要户口、不要人事关系、不经主管部门批准流向经济发达省市。另外,由于受人员编制、财政负担、企业学校划归和适龄儿童减少等因素制约,教师补充机制滞后,从而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总体素质下降,严重青黄不接。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承受能力有所降低。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很大,压力来源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二是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大;三是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由于寄宿制学生不断增加,教师在寄宿制学生纪律、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任务急剧增加,责任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学生安全方面承担着很大的责任风险。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较差。教师工资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近几年来该区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与公务员福利待遇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由于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加之中小学教师常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走不出教室,离不开孩子,对自身的身体无暇顾及,一般采取“小病拖,大病磨”,很多农村教师从来没有做过体检,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近年来,该区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按时划拨学校办公、水电费等经费以外,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教师培训提高所需费用,同时建立了大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制度,每1---2年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一次全面体检。
(二)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优化配置教育人才资源。一是严格教师编制管理,该区针对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的特点,在采取有效措施配足专任教师的前提下,集中做好清理代课教师、精简非教学人员、辞退不合格教师等工作,坚决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同时积极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中小学校长聘任高度》等文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施聘任,切实保证了教师聘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把教师“入关口”,该区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同时严格执行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职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除。
(三)加快人才合理流动,优化师资结构。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近年来选招的大中专毕业生首先赴农村任教,同时对农村教师在考研、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坚持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同时选派农牧区学校干部、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截至目前共有238名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19名农村学校干部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此外,每年组织名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讲学、每年组织优秀教师送优质课下乡;三是在教师职称评审政策上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适度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职务比例。
(四)依托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上档工程,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从2003年起,该区组织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上档工程”工程,面向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分层次搞培训,分阶段定目标,分学科提要求,努力打造管理强、业务精、成就大的教师队伍。一是广泛发动和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鼓励广大教师以函授、自学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学习。目前元宝山区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已达1400人;二是积极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该区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了课改专家巡回指导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专家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每年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来区讲学, 2004、2007、2008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全区性教师全员集体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认识;三是通过以老带新、公开课教学和外出学习等形式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和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成熟。目前,元宝山区已拥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00多人;四是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长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建立起了校长上岗培训、校长岗位提高培训、校长专修培训等制度。全区所有新上岗的校长均需参加上岗培训。在此基础上,对在职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到目前,已举办市级校长提高班3期,共有43名校长参加,其中有12名农村中小学校长。2004年举办了校长研究生培训班,9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农牧区有5名校长参加。每年暑期,该区政府积极筹集资金组织校长到全国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既开阔视野,又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养和表彰先进模范教师。一是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成立了区教育纪检监察室和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精干人员和专项经费,由教育局长亲自挂帅,狠抓教师师德形象管理;二是建立明确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先后出台《元宝山区规范教师行为十条刚性规定》、《元宝山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元宝山区教育行风二十条禁令》等文件,明确将师德行风纳入教育系统教师年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专题报告、扶贫帮困、送教下乡等主题实践活动,创新载体,强化宣传,营造师德行风建设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从教行为,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帮助与支持;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