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特殊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平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88人,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924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 98%。并培养出姜馨田、吴春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一、加大特殊教育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青岛市从2003年3月起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秋季设立了政府助学金,对特殊教育高中阶段学生进行资助。各级财政设立了特教专项补助费,每年拨专款用于特殊教育。民政部门从福彩基金中拿出专款为残疾儿童少年配备助听器、购置教学仪器。目前,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室、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自2008年起,青岛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按照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目录进行装备,市、区市两级财政预算投入2795万元。2008年搬迁了青岛市中心聋校,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在胶州市、城阳区建设了特教中心校,崂山区聋校整体改造工程也列入了崂山区2009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二、不断丰富办学形式,形成特殊教育基本格局,为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奠定基础
近年来,青岛市重点抓好特殊教育“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并举,教育与康复、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相配合的新特教格局。目前,市直属学校有青岛市盲校和青岛市中心聋校,11个区市建有特殊教育学校,部分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大量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设有学前教育部、义务教育部、普通高中教育部、职业教育部和成人教育部。各区市特殊教育学校也积极向学前教育延伸,对残疾儿童实施“早期干预”,多所学校被确立为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三、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零距离”教育,促进残疾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岛市1999年印发《青岛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暂行规定》,2008年印发《青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招生、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逐步建立起一套由教育行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平度市、四方区先后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平度市蓼兰镇蓼兰小学2009年4月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劳动和职业教育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四、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特殊教育课程开发和教法研究,确保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
青岛市自2001年开始,借参加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机,参考普通教育课程标准,指导特教学校结合各校实际,积极探索特教学校的课改之路。各特教学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胆进行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展了分类教学实验和个别化教学实验;开发了符合弱智儿童特点的体疗、艺疗、健康卫生等多项校本课程;推出了具有学习内容趣味化,知识呈现综合化、卡片化,生活指导规范化特点的实用教材。在加强文化学科教学的同时,改革劳动和职教课程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课程的开设,切实加强了适应时代特点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市教育局2009年4月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劳动和职业教育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夯实提高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的基础
青岛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采取挖掘内部潜力、利用外部资源等方法,坚持常年抓,层层抓,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和考察学习,并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2002年开始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并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倾斜。重视深化师德建设,努力打造教育服务名牌,青岛市盲校“触摸光明”、青岛市中心聋校“师爱无声”被命名为青岛市教育服务名牌、青岛市职工创新劳动竞赛优秀服务品牌;2009年青岛市中心聋校“师爱无声”被推荐为青岛市服务名牌。
六、重视特殊教育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特殊教育研究工作蓬勃开展
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等学校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教育科研机构和学会的特殊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03年由国际视障教育学会东亚区中国分区执委会、香港盲人辅导会、爱盲文教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华人视障资讯科技研讨会在我市举行,进行世界各地盲用中文电脑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青岛市中心聋校被确定为全国内地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和全国内地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校,2006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听障教育工作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七、教育改革给每一名残疾学生带来了希望,特殊教育的丰硕成果给每一位学生搭建起通往主流社会的桥梁
青岛市每年输送到长春、北京、南京、天津等高校的学生,都以其扎实的文化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得到各高校的一致好评;职业中专毕业生也以其较高的文化素质、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青岛市盲校培养了大批文艺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学生杨建军在亚太残疾人运动会上获1500米冠军;中专学生吴春苗在第12届雅典残奥会为中国夺得一金一银,毕业后又被选入国家队,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再次夺得一金一银。以青岛九水路学校为主组建的曲棍球队,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第八届世界冬季特奥会地板曲棍球比赛获冠军,2004、2005连续两年代表国家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特奥地板曲棍球比赛均获金牌;2007年参加上海夏季特奥会获两金一铜。青岛市中心聋校学生姜馨田在2003年环球小姐中国赛区山东分赛区决赛中荣获最佳评委印象奖、十佳奖、特别荣誉奖,并被邀请成为北京残奥会圣火采集使者。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