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课余时间总被教辅“绑架”

2012-03-1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会外微调查】

  “《快乐语文1+1》、《中华阅读》、《亮点激活大试卷》,还有《口算》、《快乐数学1+1》、《期末冲刺18天》……”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五年级学生任正(化名),掰着指头给记者细数自己的教辅读物,这些还只是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要求购买的,再加上家长购买的,任正语、数、外3门课程的教辅读物有20多本。

  “目前,小学生每门课都配套1至2本教辅,家长还会为孩子再购买其他教辅材料。这样一来,一个小学生每门课的教辅就是3至4本,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附加的,减负很难实现。”对教辅读物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加重的现实,江苏某实验小学的许校长无奈地说,虽然学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但学生放学后的隐性学习负担学校很难控制,教辅读物的热销无疑加重了这种负担。

  【代表委员建言】

  “现实的情况是,学校从不补课,但每个学生都在补课,学校从不发教辅练习册,但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册。教辅材料应该有,但量要少,用不符合实际的教辅材料充斥孩子的业余时间,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牺牲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时间,而是孩子在这段最宝贵的学习时间中应该培养的学习兴趣。”尚庆莲代表说,现在不少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很多都是在无效的题海战术里精疲力尽所致。

  尚庆莲代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减负增效不期然遭遇教辅市场的强烈冲击。被教辅市场、升学裹挟着的家长、学生,往往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某种程度上给教辅市场的混乱无序加了一把火。张承芬委员对某地初中一年级的课本和教辅统计显示,3门主课、5门副课、3门带有活动性质的课程,3门地方课程,总共14门课程中,除3门主课之外的课本达58.25印张,训练册31印张;3门主课的课本虽不算厚,但所配的训练册种类繁多且印张较多,两项合起来应该有60印张。课本876千字,训练册795千字,共1671千字,而这是一个学期的内容。按每学期5个月150天计算,每天的阅读量就达到11.2千字,按每天8小时计算,每小时要读大约1400字!

  张承芬委员在调研中总结出目前教辅市场的“三宗罪”:其一,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和家长给学生购买了大量教辅资料,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二,限制了教与学的灵活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都被教辅资料抹杀了;其三,阻碍了素质教育,教辅资料把基础知识撕成碎片,然后反复组合,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难以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阻碍了素质教育。

  “教辅资料泛滥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换来的却是教育的负效益。”张承芬委员深感忧虑地算了一笔账,如今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总数约占总人口的30%,约4亿人,按最低的购买教辅资料的用款计算,每位学生每年大约100元,全国花费在这方面的款项就有400亿元,这个数字可是个天文数字。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