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规范教辅市场亟需新思路

2012-03-1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会外微调查】

  “教辅教材代表和医药代表一样,会潜入学校,私下与教师直接沟通,进行‘地下交易’,无非就是说服教师为学生集体购买教辅材料,然后返还相应的报酬。”江苏某中学校长徐寅(化名)透露,依附于书店和出版社的教辅教材代表在他所在的城市相当活跃。

  “以‘合作出书’名义变相卖书号的方式出版教辅书,有的编辑一年就能做几十本甚至上百本!”就职于北京某民营出版社的程女士透露,教辅读物发行量大、成本低、利润高的现实,让不少中小出版社为了生存,以合作出书的名义与书商合作运作教辅读物,超范围出书比较普遍,对质量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代表委员建言】

  面对教辅市场乱象,面对学生和家长身陷其中的无所适从,尚庆莲代表坦言,虽然学校没有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但学校、教师也会将自己审定、认为质量比较好的教辅材料目录推荐给学生。“这是非常无奈的选择,因为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几乎没有辨别能力。”尚庆莲代表建议,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禁止教辅材料大量、泛滥地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将教辅材料纳入教材的管理、修订体系中来,设置教辅材料的审定标准,并根据质量的高低评定星级。

  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教辅材料的经历,让王亚非代表对规范教辅市场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应该把那些经过审查的教辅材料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通过和教材出版发行一样的主渠道到达学生手中,这样可以严格控制教辅材料的流入。“应该在现有几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将教辅材料纳入审定范围。”王亚非建议,已有的教辅材料可以通过配套、代理、授权等规范途径进入出版发行主渠道,但由于目前高考分省命题,除了国家层面的政府采购,也要允许一定市场行为下的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当然前提是市场的逐步规范。

  “国家的管理规定对规范教辅市场有积极作用,但民营书商仍然游离于管理之外。”唐瑾委员建议,修改完善现有出版政策法规,对民营书商的出版活动严加管理与约束,真正落实禁止买卖书号。同时,还应设立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监管机构,强化教辅印制和市场监管;制定教辅出版资质条款,提高教辅出版门槛。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