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
再苦再累都抢着干
赵苏燕,北京鸦儿胡同小学教导主任:
我是1972年上小学的,还记得我们那会儿给雷锋班写信,语言都特质朴。我们学习小组经常帮学习差的同学补课,真的是特纯真的想法:大家互相帮助,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
那个时候,周末就休息一天,还记得星期六的时候,我们提着水桶到大殿前面去提水冲刷学校的厕所,真的不怕脏、不怕累。我们还经常去大石桥胡同的敬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打扫卫生,积极性可高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个时候就觉得应该学雷锋做好事,不计任何报酬,再苦再累的活,都抢着去干,没有半点怨言,真的。
可能不同的人对雷锋精神有不同的理解,但雷锋精神却一直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绳。比如,他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贞,他的真诚、乐观、善良,这些都是我们一代一代必须要传承的。
上世纪80年代
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偶像
王旭,公司职员:
我上小学是1984年到1990年。我记得我们班的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学雷锋护楼小组,利用午休时间用拖布擦楼道。要是发现墙上有脏印儿,就用湿布擦,再用刷白球鞋用的那种类似白石灰的“大白”涂得白白的,特爱惜。有一句话叫什么来者?对,爱护公家的一草一木。真的,我们真的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爱护着学校的东西。那时候雷锋叔叔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每周开主题班会都要读《雷锋日记》。刚开始是把《雷锋日记》当故事来读来听,后来慢慢就懂了其中道理了。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不少像雷锋那样的好人。我现在还没有成家,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给他买一本《雷锋的故事》,给他讲我小时候学习雷锋的事。
上世纪90年代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种子
李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上小学时间是1990年到1996年。我那会儿参加送水小队,每天早晨、中午轮流去给岗亭的警察叔叔送水。我们学校坚持了15年,直到修起了二环不再有岗亭了,才停下来送水这项荣誉工作。小学时代留给我的回忆非常美好。其实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好事不分大小,贵在持之以恒。学雷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要等别人说了才去做。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善”的种子,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都是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的,只是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捆缚住了部分人做好人好事的手脚和信心。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搀扶跌倒的老人会有被讹诈的风险,以至于碰到老人跌倒把有些人吓得不敢近前。但是如果我遇到了,我还是会去把老人掺扶起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习雷锋,就是带着爱去行“善”。
2000年代
扫扫有些人脑子的脏东西
刘伟,热力公司职员,女儿刘宇诺小学五年级:
每个人都应积德行善,多做好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献爱心。孩子从小就会关心人,特善良。哪个同学忘记带笔呀本啊,她会主动借给同学或送给同学。在外面捡到东西,更不必说,肯定会还给人家,若找不到失主,就交给老师。这些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经常。可能小孩子和大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吧?反正搁到我身上,这么常年累月地坚持着,可能够戗,呵呵。
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对女儿刮目相看。现在住的单元楼,很难保证楼道卫生,刘宇诺写完作业经常主动打扫楼道。有一次,她正在扫楼道,几个邻居阿姨见了就当面夸赞她,可是她们转过身就小声嘀咕:“这孩子真傻,都什么时候了还学雷锋做好事呢。”听了这些话,我想搁到大人身上都会生气。可是我家宇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以后,我不仅坚持扫楼道,还要扫扫一些人脑子里的脏东西。”
(本报记者 杨咏梅 采访整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