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雨
事件:
到了生活活动环节,孩子们如小鸟一般叽叽喳喳,有的如厕,有的增减衣服,有的洗手,我和保育老师在一旁帮着孩子挽袖子、提裤子。只见刚插班的乐乐小朋友喜滋滋地拿着不锈钢茶杯去饮水机旁喝水,突然,只听“咣当”一声杯子掉在地上,紧接着一声惨叫从乐乐口中传出。我们两位老师第一时间冲到孩子身边,可是已经晚了,一个大大的水泡醒目地出现在乐乐右手的手腕上,也深深地轧在大家的心里。“快冷敷!”“小心被弄破了!”七嘴八舌加上一阵手忙脚乱,乐乐的情绪稳定了、伤势控制了,最后在医生老师的帮助下,送到了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调查发现,事件发生主要是:不锈钢杯导热太快;乐乐又是一名插班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
现在很多幼儿园考虑卫生因素都会选择不锈钢材料的杯子,它易于清洗和消毒,但隐性的安全隐患也由此产生。针对不锈钢杯子,教师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取拿方式:一手握住柄,一手护着杯沿,小心洒出。教师还要将安全教育融到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天天讲,时时讲,这样刚插班的孩子也能有所了解。
分析: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但是身体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孩子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游戏中习得,在生活中巩固。根据孩子们年龄的特点,我们需要将安全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我们设计了“小猪笨笨”这节课,让孩子通过观看贴满创可贴的小猪的图片,大胆想象小猪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孩子一开始就被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吸引住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猪是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自护方法。
在直觉中培养,在暗示中体验。幼儿园的器械和玩具常常有安全隐患,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发生过一些肢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孩子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于是,我们剪了一些“大眼睛”,请孩子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看到。有的孩子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贴在饮水机上;有的贴在玩具柜上;有的贴在了老师坐的大椅子上。在户外,更能让孩子发挥了,有的贴在栏杆上说:“上次我在这磕着过。”以后在活动时,孩子看到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在系列活动中养成,在家园合作中应用。幼儿园一般都有安全教育月和安全教育主题,我们就利用这些成熟的系列活动,如小小安全检查员活动、防震演练、安全知识竞答等,帮助孩子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寻求家长的配合:首先,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让孩子来了解家中的危险所在以及如何防范;最后,教孩子们使用器具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使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安全中体验危险,在危险中学会安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不仅应该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应对危险,在应对危险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幼儿园有许多孩子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如自己取水喝、用剪刀进行手工、上下楼梯等,我们不能因为有危险就全部由大人包办代替。只有让孩子了解其中的危险,并学会应对危险的方法,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幼儿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