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从“心动”到“行动”

——2015年版《中小学生守则》之心理学解读

2015-09-08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近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正式出台。正如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的热议一样,新版《守则》紧扣时代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紧密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科学合理,形式新颖活泼,必将引领广大儿童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成长。

一、描绘中小学生发展的宏观背景,帮助儿童青少年确立基本认同

  从发展心理学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先从探索外界开始,然后通过外界反馈逐步对自己形成认识和了解。例如,通过与抚养者互动,知道自己是否安全温暖,知道姓名、性别等等。那么,我们要培养的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是五千年华夏文化的传承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孩子外部世界的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基本的认同印刻在他们心中?最基本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国家的党史国情,让他们知晓并珍视伟大祖国的荣誉和辉煌,才能够将这份血脉和精神灌注到中小学生的灵魂深处,才能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牢固的基础。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版《守则》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置于首位,当然用意深远;但更重要的是,在此条规则的解释上具体鲜明,强调通过亲身实践帮助自己形成这种基本认同。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这种基本认同,即使他有足够的才智,这些才智将用归何处?即使他有美好的灵魂,这种灵魂又将何处安放?很难想象,当我们的中小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时,却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没有足够的认同,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形。新版《守则》的首条既是从发展的宏观背景谈起,也是从发展的基础做起,这是我们信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此外,新版《守则》在最后一条还谈到了近年来愈发热议的环保主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低碳节约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中小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这种维护好人类共同家园的宝贵意识,方能帮助他们从小学会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坚持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儿童青少年发展提供具体指引

  多年以来,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传统上说,全面发展指的是强调对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兼顾培养;从理论上说,则要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性以及人格的综合发展。然而,如何将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如何保证身心协同发展,如何将爱护和感恩之心同时给予他们,一直是大家更加关心和困惑的所在。

  新版《守则》第七条“自强自律健身心”。首次将身心并提,更为鲜明地强调了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具有高度战略意义。那么,究竟心理健康是怎样的?在第七条的解释中阐述到“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首先,“乐观开朗向上”是我们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目标。人的心理是进化的产物,是为着个体可以更好地生存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服务的,也是《守则》第八条“珍爱生命保安全”的前提条件。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落实在具体的身体力行上。培养“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生活习惯既是对强身健体的有力保障,也是拥有健康心理、避免成瘾障碍的根本途径。最后,“文明绿色上网”的提出凸显了儿童青少年所面临新的网络时代的社会特点。同时,也强调了对网络的合理使用方能促进进步,否则势必影响身心健康。

  新版《守则》既从广度上涉及心理发展中认知、情绪和社会性以及人格各个方面,也从深度上具体阐释了每个心理元素的具体内涵。《守则》的第二条到第六条,分别代表着心理发展的“认知”“行为”“道德”“人际”和“人格”几大方面。这涵括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几大主题,也必然成为我们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任务。

三、创新《守则》表达形式,贴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守则》的对象首先是中小学生,那么必然首先要能使他们轻松阅读、清晰理解和清楚记忆。这就不单对《守则》的内容有相应要求,而且较其他文件而言,对其文字的呈现与表达形式则有更高的期待。幸运的是,新版《守则》良好地回应了我们的期待。相较于旧版《守则》,新版《守则》的语言表达更加活泼直观、朗朗上口;文字呈现更加工整对仗、整齐划一。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守则》的可读性,一些贴近当前社会生活的新元素也更能够这种严肃读物与孩子们的距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裴涛)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