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整体构建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中小学领导人的专业发展

2017-01-22 来源:教师司收藏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 毛亚庆

  《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由中组部、教育部联合颁布实施,它的颁布实施积极回应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基础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在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治国理政总思路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这一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采取整体的、系统的、协同的思维方式,通过综合完整的改革措施、制度建设来加以解决。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深处这一大潮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需要从制度层面整体系统来思考和破解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与障碍,促进基础教育自身完善和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综合性改革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领导人员队伍,这对他们专业化发展提出了系统综合性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要具有专业化的视野,有着眼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形成学校的办学思想、理论主张和价值立场,构建学校的教育品格,引领学校组织成员发展;要确立专业化的目标,牢记基础教育应该给孩子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自己的言行都围绕这一目标来实施和践行;要拥有专业化的理论,要有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哲学主张,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掌握系统教育科学知识与方法,着眼于学校公平有质量的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要具备专业化的能力,要有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独特思路,具备学校管理所必需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检测、评价的能力,做好学校立章建制的建设工作,促使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综合改革阶段,需要从制度建设上保障中小学领导人员专业化的发展,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领导人员,使基础教育事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小学领导人专业化发展的综合性要求,需要综合化的管理政策、制度和办法来加以落实和保障。围绕着中小学领导人管理制度的建设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就正式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建设,在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培训、管理、考核等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提高了校长队伍的素质,促进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但是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存在着不够健全、不够到位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全面、完整、配套的管理制度,在任职条件和资格、选拔与任用、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与评价、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监督与约束、退出机制上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缺失状态,特别是对中小学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尽管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但存在着党政职责不分、以政代党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制度来加以解决。因此如何根据中小学领导人的成长规律、职务性质和工作特点,如何根据国家教育基本法中明确的职务性质、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如何解决在中小学领导人的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不完整、不系统的残缺状态,使已有的管理制度能够得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系统整体综合进行中小学领导人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及时回应,对促进中小学领导人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整体构建,使不完整不配套的、应该建立而没有建立的管理制度得以全面整体地设计。《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凸显了以下特点:

  第一,体现了新时期对中小学领导人员素质的时代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实施所产生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对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素质的政治性、时代性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为此在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突出强调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应当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中特别强调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第二,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共性与教育行业的个性特点。管理办法的制定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依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构建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1+X”制度体系的设计思路,制定了教育行业的具体管理办法。在共性上,坚持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坚持从严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在个性上,管理办法注重贯彻中央关于行业改革发展和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的要求,注意体现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办学的公益性、育人的长效性、岗位的专业性等特点,不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模式,总结了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方面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注重调动和保护中小学领导人员队伍的积极性、注重回应社会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公道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和使用领导人员,从中小学领导人员专业发展路径综合思考管理办法的制定,整体规范推进中小学领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使管理办法更接地气,更合符基础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体现了管理环节的整体构建与重点问题的回应。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从任职条件和资格、选拔与任用、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与评价、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监督与约束、退出机制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又围绕着领导人员管理环节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相应地回应。为了调动领导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了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结合基础教育的行业特点,对任职条件和资格更加明确;在选拔任用中采取单位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在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上,既突出了政治方面的要求,又体现了业务内容要求;在考核评价上,强调以任务目标为依据,又注重坚持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同步考核;在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上,围绕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调动领导人员干事业的积极性;在监督约束上,严格管理不搞例外,强调关键环节及重点部位加大监督力度;在退出机制上,对不宜担任现职的相关情形作出了规定。

  第四,体现了领导人员专业发展的价值定位与相关要求具体化。管理办法强调了中小学领导人员要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要富有教育情怀,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在能力构建上要善于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在具体任职要求上,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优秀教师任职资格有所放宽;在考核评价的取向上,突出强调了要防止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和升学率的倾向;在完善领导人员交流制度上,强调城镇学校、优质学校领导人要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的要求。

  通过对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的整体构建,必将全面推进中小学领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从而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