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7年第1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于12月25日下午15:00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继平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 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处长华成刚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建同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 王旭明:“《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同志作为一位年过五旬的领导同志,而且还是一位女同志,今年跟随教育部组织的6路采访团进行了全部的进行采访,写了很多报道。她的文章不完全从表扬的角度来出发,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工作建议。比如《听大学校长与学生说话的语境在变》就是对当前我们国家教育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另外她对国家助学贷款也提出来《路迢迢路漫漫叹一声行路难――部分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遭遇三大壁垒》,提出国家助学贷款在推进过程当中还存在的不足,我觉得非常实事求是、客观的。” 王旭明:“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优秀记者和优秀作品涌现。为了进一步总结和交流,教育部决定对2006年至2007年期间教育优秀新闻组织一次评选活动,截止到12月31号为止。希望大家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及时的提供给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参加评选,具体联系电话是010―66096133。” 今年最后一次教育部例行发布会吸引了大批记者到会旁听,现场座虚席。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向媒体介绍了一年来实施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展情况。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继平向媒体介绍了一年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展情况。 王旭明在发布会上宣读了东北林业大学和北京商业学校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学生们对国家实施资助政策感恩这心,同时也表示要努力学习,积极回报社会。 “教育部新闻办与《中国青年报》共同举办、全国30多家媒体参加的“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系列报道大型活动正在开展。第一篇报道是《来听受助学子的命运故事》,非常感人。希望更多的媒体和更多的受助的学生,通过新闻发布会能够了解到这个消息,能够把自己所闻、所见、亲身感受写出来参加这项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政策。” 《成都商报》记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否在今年成功的基础上扩大试点?明年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是否在今年基础上加以扩大?参与招生的学校是否会扩大到地方的师范类院校?” 马文华:“从今年8月份开始到现在做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和可喜的成绩。我们相信这项工作在取得现在成绩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能够在全国推广。” 澳门卫视记者:“据报道称中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义务教育政策,但是规模非常小。义务教育什么时候才有可能被提上日程或者大规模试行。” 王旭明:“您提出这个问题可见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很多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本届政府在上任之初做西部地区实施“两基”攻坚的承诺,经过五年的奋发努力,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的98%的人口和地区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目标。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城市免费义务教育也即将开始,因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中国税务报》记者郑猛:“今年有多少中职学生获得了助学金?中央决定追加部分职助学金的预算缺口的预算经费,追加的数量和下发时间?面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各类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有没有大的波动?作为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平抑学校食堂?尤其少数民族食堂的菜价,让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吃得起饭。谢谢。” 王旭明:“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各个学校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财政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2.8个亿在今年7月底前已经下发。同时,教育部要求各个高校食堂、中等职业学校食堂要全面加强食堂管理,稳定学生的食堂饭菜价格,特别是要在减少浪费、降低制作成本、规范操作、降低进货成本、集中采购等等环节上要做好文章,确保质量。要求各个学校各个地区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力度,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东方早报》记者:“今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政策400多万名额当中有没有民办高校的名额?占多少?第二,义务教育阶段欠债问题现在正在准备试点解决,请问这个是准备通过中央财政解决吗?什么时候解决?会不会在解决的同时又产生新的欠债问题?第三是关于资助政策之外的问题。请问对于学术剽窃的处罚有没有规范性的文件?怎么把握处罚的轻重?自去年教育部成立学风委员会以来,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请问这方面查处的案例有多少?对多少人进行了处罚?请分析一下为什么学术剽窃事件频频发生。” 周春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奖学金,高校不分公办、民办,只要是普通高校都享受同样一个政策,都按照文件来执行。” 华成刚:“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文件,重点要解决农村普九的债务问题。债务核定清楚以后,把债务与学校脱离开来,由政府来偿还。” 《?t望周刊》记者周大平详细询问了关于中职资助金额发放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记者余冠仕:“新的休假制度执行以后,明年高考期间恰逢端午节,还有奥运会等重大活动,请新闻发言人透露一下明年的高考时间会不会调整?” 《中国学生健康报》记者:“最近山东一所高校一位2007年的新生因为患有糖尿病,被学校发现后作出让他退学处理的决定。教育部对这起事件有什么样的看法?作什么样的评价?” 王旭明:“教育部对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的身体条件有一个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包括考生有下列的病状学校可以因为身体原因不录取,有一些病是作为可以不被学校录取的条件。要注意是“可以不被录取”,当然也可以被录取,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具体意见,教育部是一个指导意见。” 《京华时报》记者:“高考时如果户籍和学籍不一致会如何处理?” 王旭明:“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当中,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省级招生委员会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以在本地区高中就读一定学期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条件作出具体规定。从教育部来讲,要求考虑户籍和在本地区高中就读的一定学习时间,究竟是一年、两年、三年还是以高考为准,由各地具体情况为定。” 《北京晨报》记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有没有时间要求?公众对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有异议相关的监管和补救措施是什么?。我想了解关于《考试法》出台的进展情况,比如时间表和相关的主要内容。谢谢。” 马文华:“文件当中规定是11月31日前发放。大家都知道今年新的资助政策开始实施到现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从经费的测算到经费的下达到考评,一系列的工作确实时间非常紧张,人员涉及的非常广泛。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才延长到今年的年底。相信这几个省应该按照他们的承诺实现他们的目标。” 王旭明:“教育部非常重视《考试法》的起草工作,教育部党组多次开会研究,已经数议其稿。目前据我了解正在做最后的完善,提交给国务院法制部门通过,我们期待着这样一部法律早日颁布实施。”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