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开始,天津市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号召,到目前,8年时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与甘肃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硕果累累。
--2000-2004年,天津市13个区(县)的100所中小学对口支援了甘肃省定西、天水、陇南3市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100所学校。
--2004-2007年天津市教委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10部门《进一步加强关于开展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积极支援这13个县"两基"攻坚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对他们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使这13个县顺利的实现"两基"。
--2004年天津市在甘肃省天水市新建了津陇信息化教育培训中心。服务于甘肃陇东南地区,成效显著。
--自2000年以来天津市教委先后派出了500多位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来我省支教;甘肃省1000多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天津挂职、培训、学习;天津市连续6年多次组织教育教学专家来我省开展巡回讲学活动;
--2005年甘肃省教育厅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成功地举办了"2005津陇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两省市引起很大凡响,有力促进了学校管理研究和理论提高。
--从2000年起, 我省各受援县职教中心和天津市对应职教中心,积极开展了联合办学的尝试。先后有8所学校达成联办协议、扩大了10个专业1458人的招生指标。
学校对口支援工程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改善了我省13个县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两省市的教育交流和培训,加深了两省市人民之间的友谊。
一、教师的支援,有效地弥补了13个"两基"攻坚县教师紧缺的状况
根据《天津对口支援甘肃教育工作协议书》的内容,几年来,天津市教委先后从14个区(县)的100所中小学选派了500多名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小学教师到我省定西、陇南、天水3市13个县的100所中小学任教。主要学科为中学英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计算机;小学管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每期支教时间为一至三年。天津教师的支援有效缓解了我省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紧缺的状况;弥补了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为提高我省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津教师来到甘肃后,受援学校为他们能尽快适应环境、及早进入角色提供了保障。受援县(区)将支教人员安排在交通方便、教师集中、具有辐射作用的学校,使支教教师担负起一个地方几所学校的教研指导工作。将懂管理、并在原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发挥他们管理和教学的双重作用。支教教师也积极了解受援学校教学现状,与当地教师探讨教法、上示范课,大力推广校本教研;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进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利用业余时间,推广普通话教学、帮助学校调试微机、安装软件、撰写论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有效提升了所在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他们不仅在专业素质上以身示范还在师德师能方面做出表率,视甘肃为"第二故乡",情系陇原倾情奉献。
在清水县支教的河北区教师杨国柱(连续4年在甘肃支教),担任清水三中初三物理学科教学,他精心设计教法,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从独特角度找到了适合学生物理学习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网络,指导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任教一校、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社会效益。
在陇西县文峰小学支教的静海区于树胜老师,利用春节探亲之际,联络天津市大邱庄企业家为文峰学区捐资11500元,援助7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第三期支教西和县教师费永存老师,承担西和县四中德育教研课题,为了弥补学生课外信息的匮乏,每次回家,都要为学生带回大量教辅读物,并自费邮购高考模拟资料。还经常跋涉山路深入农村家访,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他们本着对教育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为当地教育工作积极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用自己满腔的热诚架起西部教育发展的桥梁。有力的推动了我省天水、陇南、定西三市的教育发展。
二、物质的支援,有效地改善了支援县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天津市教委在三期的对口支教工作中,先后为我省各贫困县区学校捐助资金共1000多万元。图书50多万册、计算机800台、衣物80万件、仪器、体育器械800台、学习用具14万件、资助贫困学生5000多人、援建希望小学26所。有效改善了我省13个县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其中在二期支教过程中天津市东丽区、河北区、宝坻区为我省天水市的甘谷县、清水县、武山县共捐助资金122.19万元,用于援建希望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资助贫困学生。还为7所学校各捐助电脑1台;为清水一中等12所学校捐助1万元体育器械、图书6000余册、学习用品8000余件。
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河东区为我省定西市的漳县、临洮县、通渭县、岷县、陇西县共捐助资金93.55万元。为临洮县安装配备多媒体教室一个。天津市的优秀企业家和支教教师,为陇西县的4名贫困学生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为发挥远程教育对天津对口支援地区教师培训的长效作用,自2003年起,在天津市经协办、天津市教委、甘肃省教育厅、天水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由天水市教育局、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天水分校具体负责实施,在我省天水市建成了"津陇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津陇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项目是天津市与甘肃省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共投资300万元。有力的辐射了我省陇东南三市、州学校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三、多种教育支援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我省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了教育理念
自2000年以来,天津市在我省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方法融会到教师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了我省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使两地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津市教委在我省开展了多次以新课程教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巡回讲学活动,除对天水、陇南、定西三个教育对口支援帮扶的(地)市外,还在酒泉、武威、金昌等市开展讲学活动。这些活动对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天津市教委精心挑选了8位中小学校长,分两路在我省酒泉、张掖、白银、陇南、天水、定西等6(地)市进行了以校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讲学活动。2006年6月中旬,天津市教委一行5人,在我省天水市、陇南市、定西市的13所学校进行了初中英语、语文、小学数学、语文、科学课的公开课教学。我省组织三市十三个县的90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使对应学科的一线教师在不同层面得到了专业提升。2007年7月初,天津教委一行8人,对我省各地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一线教师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培训。我省组织各地约2400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活动。天津教委还选派教学骨干和能手,深入我省清水县、秦安县、岷县等地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培训讲学活动。2004年11月,东丽区教育局副局长刘金生等一行8人来我省开展巡回讲学活动。我省各市、州、县教育局分别组织中学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高三语文、数学教师,初中物理、英语教师共计2600多人聆听了报告。他们就"关于教育改革与管理"、"改变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教科研的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还深入教学一线随堂授课,把新课改的理念融会在课堂中,使与会教师深受启发,有力推动了我省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在2004-2007年期间,天津市教委先后共派出 97名骨干教师,学科涉及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小学语文、数学等。分别在我省天水市、陇南市、定西市的各县区进行讲学、培训活动。我省接受培训的教育科研及管理人员达1200人次,对应学科一线教师达3800人次。他们精彩生动的演讲,所到之处深受当地校长、教师们的喜爱和称赞。
自2000年以来,我省先后有1000多名教师和校长到天津各学校挂职锻炼、培训学习。被培训人员已成为当地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定西市先后分期派出100多名一线教师及校长,到天津各校学习锻炼。临洮县赴天津学习的教师还引进了"三名"工程经验,在全县开展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活动,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注入活力。
四、联合办学的尝试,有效推动了两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
从2000年起,天津、甘肃两地扩大了两省市之间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范围,甘肃省为天津中等专业学校在甘肃招生提供方便。天津市对口帮扶甘肃省受援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开展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之间的挂职交流和短期培训。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为我省18个民族县培养本科生和"专升本"教师300多名。职业教育从省到县走出了联合办学和联合招生的好路子,支持了甘肃省重点职业学校的发展。我省各受援县职教中心和天津市对应职教中心,积极开展了联合办学的尝试。重点就联合办学的形式、学生就业去向、毕业生底薪承诺等问题进行探讨。根据两地职业教育的特点,先后有8所学校达成联办协议、扩大了10个专业1458人的招生指标。我省各地县还与天津市大型企业签定了校企联合的办学方式,实行定单式培养,使各受援县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推动了我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五、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活动,有效地激活了两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和相互提高
在两省市对口支援工作中丰富多彩的对口活动架起了两地友谊的桥梁。也有效的激活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
2005年金秋,甘肃省教育厅和天津市教委在兰州共同成功举办了"2005津陇中小学校长论坛",为两地中小学校长搭建了学习平台,也为促进两地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论坛受到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高度重视,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甘肃省教育学会会长李贵富担任论坛主席,两地高校的领导担任副主席。论坛邀请了两省、市优秀中小学校长20多人做专题报告,同时有600多名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参加会议,收到论文近100篇。从学校管理与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管理与评价、校长如何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支持三个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为两地校长在学校长足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支持。
我省礼县实验小学星星乐队,作为津甘两地友谊的使者,应天津市政府张俊芳副市长的邀请于二00五年七月十二日至七月二十一日赴天津、北京进行交流演出。这次活动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汇报演出取得了成功。两地与会领导对全体演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天津市政府再次捐款10万元,援助乐队继续发展。星星乐队还与天津实验小学、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小学、天津新华中学进行了"手拉手"联谊活动,两地学生同台演出互赠礼品,此次活动增进了两地学生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交流。
丰富多彩的对口活动激活了两地教育领域的交流与沟通,为两省市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也为两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甘肃省实验小学和天津市实验小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2006年3月甘肃省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到天津市实验小学挂职锻炼,接受培训。校际之间办学理念的沟通,教师之间教学研究的交流,学生之间"手拉手"活动的开展,有效利用了两地优质的教育资源,两校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在各个层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
天津对口支援甘肃教育工作7年来在我省取得了显著成果。拉动了东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两省市人民友谊的纽带。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全方位提升。我省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天水、陇南、定西三市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高,13个两基攻坚县已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有力推动了我省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天津对口支援甘肃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我省教育事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总体水平较低,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希望天津市教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甘肃教育的对口支援,加大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口帮扶。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把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七年十月八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