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举措 努力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2007-11-03收藏

红河州人民政府
2007年10月8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国境线长848公里,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世居着汉、哈尼、彝、苗、瑶、傣、壮、拉祜、布依、回等10个民族,总人口4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5.7%,农业人口占82.1%。截止2006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207所,在校生76.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初中毛入学率99.48%,高中毛入学率为46%,幼儿入园(班)率为45.36%。

  由于环境、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州域内南北差距大、发展极不平衡。到2000年底,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弥勒、泸西、河口等8个县市实现“两基”,而屏边、元阳、红河、金平、绿春5个边疆县尚未实现“两基”,占当时全省尚未实现“普九”的40个县的八分之一,占全省尚未实现“扫盲”的23个县的五分之一,是全省尚未实现“两基”县数量较多的地州之一,人口覆盖率为68.6%。全州“两基”的主要指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南部五县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呈现“五低”(财政自给率低、入学率低、完学率低、教师合格率低、编制配备率低)、“四高”(危房率高、贫困学生比例高、辍学率高和青壮年文盲率高)、“三差”(经济基础差、教育基础差和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差)的特点。按照原来的规划,全州要到2010年才能完成“两基”任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认识到,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不过“两基”这一关,南部5县人口素质就提不高,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下决心,举全州之力,坚定不移地打好南部5县“两基”攻坚战,用5年左右的时间办10年的事,力争在“十一五”初期全面实现“两基”。

  为此,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把南部5县“两基”攻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红河、奔腾红河的一件大事,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强化政府行为,采取“一县一策、现场办公”和购买教师岗位为南部5县补充教师等一系列超常措施和办法,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攻坚克难,通过几年持续有效的工作,南部5县“两基”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2003年、2004年,屏边、金平、绿春3县先后实现了“两基”,2005年元阳县提前一年实现“两基”,2006年红河县提前一年实现“两基”。至此,全州提前四年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

  在大力推进南部5县“两基”攻坚的进程中,我们结合州情,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县一策、现场办公”和购买“教师岗位”等工作,为西部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实施“两基”攻坚起到了开创性的示范作用。

  一、一县一策,现场办公

  “两基”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办学条件的改善、动员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基”攻坚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解决。而红河州的实际情况是,南部5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年均财政收入多年一直徘徊在二、三千万元的水平,属于典型的“保吃饭财政”,处于全省经济实力排名较后的地位,均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仅仅依靠5个县自身的力量来进行“两基”攻坚,完成“两基”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此,州委、州政府采取“一县一策、现场办公”的举措,帮助南部5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真调研,摸清底子算好帐。从2001年开始,州委、州政府按照“算清五笔帐,下好一盘棋”的总体工作思路,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四次对南部5县的“两基”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算清5个县入学人口、校舍需求、资金缺口、教师需求、普及程度五笔帐,找准实现“两基”中存在的“四大、一低”问题,即:初中需新增校舍面积大,按生均7平方米测算,需新增校舍24.5万平方米;贫困学生数量大,占学生总数的60%左右;资金需求量大,仅扩建校舍、购置课桌椅和教学仪器设备等就需投入资金3.14亿元;教师缺额大,按国家和省定师生比最低标准计算,需补充教师1000人;“两基”验收的几项主要指标基数低。形成了《算清五笔帐,下好一盘棋,打好我州南部五县“两基”攻坚战》和《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攻坚克难,确保南部5县“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分别形成了《关于屏边县实施“两基”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绿春县实现“两基”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金平县实施“两基”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元阳县实施“两基”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关于红河州实施“两基”情况的调研报告》,明确了南部5县推进“两基”攻坚的工作目标、任务、办法和措施,为南部五县“两基”攻坚做好了准备。

  二是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从2002年开始,根据全州“两基”规划,采取由州人民政府州长和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州长带队,教育、财政、人事、发改委、民委、扶贫办、国土、建设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提前一年到“两基”攻坚县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办法,帮助“两基”攻坚县解决“两基”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州长和州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先是深入到“两基”攻坚县的各乡镇、各学校,实地查看“两基”工作的情况,听取县、乡、学校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之后,召开“两基”攻坚现场会,由州教育局主要领导作该县“两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州长亲自做“两基”工作动员报告,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两基”攻坚的办法和措施,确定州级帮扶的内容,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教师招考等方面制定计划,切实解决“两基”攻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2―2005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先后在屏边、绿春、金平、元阳、红河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分别为5个县多渠道筹措了“两基”经费2020万元、3350万元、4060万元、7420万元和5456万元,及时解决了5个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南部5县普通中学校舍面积由1999年的22.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47.1万平方米。

  州委、州政府采取“一县一策、现场办公”的重要举措,为南部5县“两基”攻坚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使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州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购买岗位,充实师资

  针对南部5县实施“两基”教师数量不足的实际,州政府决定,采取由州级承担工资,面向全国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连人带编分配到南部5县的创新性办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2000年起已先后四次为南部5县招考补充中小学教师1160名,其中:2000年为5县招考小学教师310名,解决了南部5县“普六”教师不足的问题。2003年招考初中教师500名,2005年为元阳县招考初中教师200名,2006年为红河县招考初中教师150名。这些新招收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由州级财政承担,每年支出需1800余万元。目前,南部5县初中教师严重不足、素质不高的矛盾已得以缓解,初中教师由1999年的1675人增加到2963人,增长76.8%,学历合格率也由80%提高到95.58%。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及时充实了教师队伍,为南部5县只争朝夕、全力实施“两基”攻坚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同时也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各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州不等不靠,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提前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做法,为西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作出了示范,得到了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6年11月国务院在广西南宁召开的西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现场会上,我州应邀到会作了交流发言,国务委员陈至立对我州购买教师岗位支持欠发达地区实现“两基”攻坚的做法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总之“十五”期间,我州为实现“两基”攻坚目标,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突破性措施,凝聚了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的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并创造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我们深知,我州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抓好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