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
2006年下半年以来,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基”迎国检工作。主要做了六件事情:一是召开了两个会议,就是全省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两基”巩固提高暨教育督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了两次会议,袁纯清省长在两次会议上作了主要讲话;二是印发了两个文件,就是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督导评估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三是开展了两次督导检查,一次是对各市本级财政和50个县(区)的近三年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的督导检查,另一次是对各市政府和每个市的2个县“两基”巩固提高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省政府上述几项大的动作,对于进一步落实“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推动市、县政府和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关心支持“两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袁纯清省长在2007年2月26日的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全省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特别重视教育,应该把成为教育省长、教育市长、教育县长作为一理念”。袁纯清省长在讲话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教育的重要性:一是从公平的角度讲,教育公平是劳动平等和社会平等的基础;二是从发展角度讲,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要靠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作保障;三是从劳动者个体微观角度讲,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靠教育。袁纯清省长要求全省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都应该关心教育,重视教育,亲手抓教育,使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
袁纯清同志在刚担任代省长时,就主持召开了省科教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省政府落实全省“两基”巩固提高专项经费,决定召开“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袁纯清省长关于教育省长、教育市长、教育县长的理念,极大调动了全省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育工作巩固提高“两基”实施水平的信心。
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朱静芝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两基”巩固提高中的重大问题。针对教育经费不到位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教师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五长制”的措施,就是市、县两级教育经费自查报告由党委书记、市县长、市县政府分管领导、财政局长、教育局长共同签字,加盖市、县政府公章后报省政府审查备案。朱静芝副省长带领省财政、审计、监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对各市政府和部分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追回不到位的教育经费2.76亿元。通过督导检查活动,广泛宣传了新的《义务教育法》,提高了市、县领导干部对农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
朱静芝副省长和省级有关部门带队的督察组所到市、县,都是党政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在检查学校过程中,市、县党政主要领导都能详细介绍有关情况,也比较熟悉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007年以来,各市、县都分别召开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动员会议。西安市市长陈保根在西安市动员会上明确讲,“两基”是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区)长必须写承诺书,承诺了就必须完成,完不成的就提前辞职。铜川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举办县(区)长培训班,系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商洛市市长亲自到有关县讲“两基”指标要求,讲市、县、乡村和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汉中市市长把市“两基”督查组发现的问题,以市长名义给各县县长写信,要求各县采取切实措施整改。咸阳市委书记要求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给存在问题的县(区)发督导令,限期整改。宝鸡市市长要求宝鸡市“两基”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对各县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直接和县长对话解决。多数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争当教育县(区)长,亲自部署安排“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加大新的《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全面摸底调查适龄儿童少年情况,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将近三年不到位的教育经费全部补拨到位,全部兑现收归县管前拖欠的教师工资,全部拆除D级危房,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将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部分县还建立了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均衡配置师资力量,设立教师培训专款,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
当前,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西部强省的目标,各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把教育作为强省工程的基础来抓,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重点投资。各县区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新目标、新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省政府打算在年内召开“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普九”启动现场会,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思路,形成推动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